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取其精华(2)《背叛》豆豆
《背叛》中,宋一坤拿着夏文英写的小说书稿,来到北京,径直走到资深编辑王文奇的办公室,直接向王文奇说明来意,并且告诉这他,帮忙看稿子是有附加条件的。

宋一坤深知,如果一份书稿按照正常的程序,请相关人士评鉴,可能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且一般的作者即使知道有捷径,他们也不敢随便去敲一个权威编辑的门,但宋一坤知道,他们再权威也没必要拒绝钱财,所以钱便是敲门砖。

为了打消王文奇的顾虑,宋一坤再来一个定心针:“文学界看稿费是常态,我声明,这纯属私人之间的事,您只需口头指点两句就行。”
王文奇一听只是口头上的评价,这个事情做了完全不会对她有影响,于是就开始谈条件了:“既然与出版社没关系,纯属私人之间的私事,我可以帮忙。我需要一星期看完,报酬一千元。”(90年代的一千元)

7天的时间显然有点长了,但宋一坤却只是平静地说:“可是作者原打算要付给您2千元的,我只能按作者的意思办,作者完全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请您理解。作者不需要您的收据,如果有可能的话,只希望时间能缩短一些。”说完拿出一个装有2千元的信封放到桌上。

对文人来说,谈艺术是最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关注,宋一坤这招“艺术的尊重”,使得王文奇瞬间心领神会,王文奇给了宋一坤满意的答复:“那就四天,可以吗?四天后你来找我。”

谈妥后,王文奇问到:“你凭什么相信我,提意见这种事太笼统,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我三言两语将你打发掉,你岂不是白花钱,还白跑一趟。”
此时宋一坤再次搬出了“艺术”,说道:“您可以那样做,作者仍旧会付您两千元的劳动报酬,但一个艺术家若丧失了艺术良心,只有艺术家自己知道其中滋味。”这里等于在说王文奇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在心理上,又给王文奇戴上了一顶高帽,并且王文奇是一个文人,他必须尊重艺术,所以这事他得好好做。

宋一坤这招请王文奇看稿,自己没有低头,用了艺术这个口子,让对方即不感到拿钱办事的尴尬,还满足了对方的艺术家的心理需求,遇到这样既能拿钱又能将自己提升一个档次的活,对方不但愿意做,还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做,这就是宋一坤请人办事的艺术,你学到了吗?
本文作者:书评人尚钰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