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醫院成立「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
義大醫院體系杜元坤、張基昌、洪朝明三位院長共同剪綵
以資源共享方式延續減重醫療在臨床及學術研究領域的能量
(記者 張秀瓊 報導)
義大醫療於減重代謝手術卓越的臨床表現下,醫療團隊至今治療累計超過5,000個臨床案例,正式成立「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義大醫院體系杜元坤、張基昌、洪朝明三位院長共同剪綵、由宋天洲主任坐陣協調運作,促成義大醫療跨專科、跨領域之全方位整合,設有跨專科之研究團隊,以資源共享方式延續減重醫療在臨床及學術研究領域的能量,針對肥胖症進行多方位探究,藉以提升臨床照護品質,並提供減重醫療相關產品研發及技術服務平台,該中心亦設有減重特別門診,以服務有體重控制需求的患者。
宋天洲主任表示,減重代謝手術有利於疾病治療,也是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的重要推手,根據台灣流行病學統計,在2016年時BMI>35 kg/m2的重度肥胖盛行率為1.6%,以此推算,在2025年,台灣的重度肥胖人口會超過50萬人。而BMI愈高,相對其死亡率愈高,當體重達到BMI>40 kg/m2時,死亡率是標準體重的2倍以上,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值則是2-5倍。
BMI≧50 kg/m2定義為「超級肥胖」,宋天洲指出這類患者的手術及麻醉風險高於一般人,因此從術前、術中到術後都需要有良好的臨床管理,從肥胖病人的在設備需求上就較為特殊,包括需要足夠乘載量的體重計、手術床、病床、輪椅、衛浴設備等,以及加大尺寸的病人服、壓脈帶、測量皮尺等。在術前評估檢查項目也有別於一般減重病人,尤其麻醉評估更為嚴謹,需留意用藥史、心肺功能、術中患者擺位、生命徵象監控、氣管插管等。
在臨床照護上也須留意其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腸胃系統、皮膚系統等,以及其住院中及術後飲食營養衛教。
肥胖伴隨的疾病很多,根據過去許多對於重度肥胖與超級肥胖的慢性疾病盛行率統計,BMI>30 kg/m2,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2.5%,是標準體重的3倍,BMI>35 kg/m2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心臟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標準體重的2倍,BMI>40 kg/m2罹患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危險值是標準體重的7.07倍。BMI>50 kg/m2,非酒精性肝炎與肝臟纖維化的比例相對較高,當BMI>40 kg/m2,其死亡率的相對危險值為2.51倍。更早之前的數據更顯示,BMI>40 kg/m2,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的相對危險值是正常體重的5倍以上。
今天現場有位減重成功病例現身說法。
高雄市36歲的黃先生是嚴重肥胖患者,體重曾高達163公斤,BMI 54 kg/m2,診斷為「超級肥胖」,經求助義大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宋天洲主任協助與家人的支持下,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治療,一年內體重順利下降75公斤,相當於一個男子的體重,不僅重拾健康擺脫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脂肪肝,也藉此改正良好生活型態,目前體重仍持續下降中。
宋天洲主任表示,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將從南台灣為起點,針對肥胖症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等議題,進行有利於肥胖症治療的研究,並攜手產官學研界共同成長,貢獻於臨床、教育、研發等。
肥胖為世界公衛議題重要的議題之一,隨之而來的極端型肥胖將是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今年5月1日起,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下修減重代謝手術適應症,若BMI 32.5 kg/m2合併有糖尿病或兩項以上肥胖共同疾病,或者BMI 37.5 kg/m2,則符合「病態性肥胖」條件,這些病人都可透過一次性減重代謝手術恢復健康標準體重範圍,若BMI大於50或以上之「超級肥胖」族群,相較之下手術風險較高,建議尋求專業且設備齊全的醫院和醫療團隊接受治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