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清童年创伤:遇见幼儿期的自我

看清童年创伤:遇见幼儿期的自我

作者: 慧玲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4-06-25 06:46 被阅读0次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462天早安问候。

今天是2024年6月26日,2024年第 177天。

今天的话题是:看清童年创伤:遇见幼儿期的自我。

这里的幼儿期指的是小孩子九个月到三岁的时期,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要获得自主性,来确定“我就是我”,这是我们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基础。

婴儿期是“身体自我”的诞生,那么幼儿期就是“心理自我”的诞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知道什么是我,以及什么不是我了。

那我们究竟是如何获得这个自主性的呢?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实践期。

指的是大约9到18个月的孩子,喜欢看、触摸,甚至品尝自己触之所及的东西,对外在充满了好奇,急于探索周围的世界… 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时期的特定需求有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呢?

我们可以从成年后的一些表现来判断。 比如可以从成年后下面几个问题表现来推测:

1、很难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

2、当来到一个新的地方的时候,会害怕外出;

3、生活中会害怕做新的尝试,即便要试,也总是等别人都试过了自己才行;

4、经常会有被人抛弃的恐惧;5、如果有人给你一些建议,你总是犹豫不决,不确定自己要不要遵循;

6、很难真正体验当下,比如出去玩的时候,看到令人兴奋的景致时,又会很担心旅游巴士会不会要走;

7、很爱操心,很难做到随性等等。

这几点,如果一个人符合的越多,那么他在18个月之前这个时期,探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往往就越大。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期的顺利度过。

所谓“分离期”,指的是孩子18个月到三岁这个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投射在成年期的问题表现,来判断一个人在分离期的状况如何:

1、常常和老板产生冲突;

2、经常使用与排泄有关的字眼,比如说放屁、吃屎等等;

3、常被人指责在花钱、情感表露方面特别抠;

4、有收纳、清洁方面的强迫性倾向;

5、怕别人或者自己发火,于是想尽办法避免冲突;

6、在拒绝别人后会感到内疚,于是很难直接说不;

7、有时会变得很狂暴,不恰当的失去对一切的控制;

8、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表现的很好,背后则经常去议论或者批评他们;

9、在取得成功后,不知道怎样享受喜悦,甚至难以相信自己的成就等等。

那么同样,以上几点符合的越多,在分离期没有被满足,或者说没有能够比较好的度过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成年阶段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所以,就像我们通常所讲的那样,成年人当下遇到的状况往往都可以回溯到我们的过去。

那么,幼儿期如何实现或者说建立自主性这个核心目标呢? 有四个条件要满足。

首先,要确保完整的“情感充电”。

养育者是通过提供“安全基地”来带给婴幼儿期宝宝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

具体一点来说,能够与外界建立起信任的小婴儿,在幼儿期阶段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加大和促进了对自己身体肌肉、感觉以及神经系统等身心方面的发育。

而在向外探索,在试探着往前走几步,然后又会折回到照料者怀里的反复的过程中,这个一直呆在身边的照料者,就像是一个港湾,或者说堡垒,即所谓的孩子的“安全基地”。

同时,心理学家马勒把离开又折回,然后再离开的这个反复发生的过程,叫做“情感充电”。

习得自主性的第二个条件是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获得养育者足够的包容。

我们说,养育者的包容性对于幼儿期的孩子非常重要,这需要父母能够耐受自己的焦虑,并协助孩子探索世界。如果一个孩子幼儿期获得了足够的包容,那么他长大后就会充满好奇心和勇气。

建立自主性的第三个条件是需要养育者保持情绪稳定。

大家知道,两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非常淘气,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既需要养育者,又逃离养育者的时期。他们想要亲密,但同时又不想被亲密所控制。

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吸引养育者的注意力,但是当大人来抱他的时候,他又会把他们推开。

从客体关系的“分离-个体化”理论中,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矛盾的整合期。他们在学着把自己的独立、疏远和对父母的亲密、粘着整合起来。

所以,此时的孩子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矛盾和恐惧的,而很多时候妈妈同样会特别抓狂,不知所措,有时心烦意乱到极点,甚至会做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因此,心理学家马勒把这个阶段命名为孩子的“心境易感期”。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养育者的情绪稳定就非常重要,且需要更加的接纳,更加在情绪上的理解和共情的态度,否则孩子就容易在这个点上出现某些心境问题或障碍。

建立自主性的最后一个条件,是需要注意发展客体恒常性。

“客体恒常性”是指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比如妈妈去上班或者外出了,但是孩子知道妈妈即使不在跟前,她也不会消失,那么孩子就可以安心地去更远的地方探索。

第二层,比如孩子开始懂得妈妈有满足我的时候,也有不在自己身边或者拒绝我的时候,自己会被约束,被管教。

这样孩子就能够渐渐明白,父母是既“好”也“坏”的,且这个“好”与“坏”是同一个人身上的。

而正是形成的这种世事和他人不完美同时存在的感受,对成年后的我们影响非常深远,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接受态度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关文章

  • 自我疗愈童年创伤

    自我疗愈童年创伤 2016-04-20 身心灵 梅子心理坊 以下疗愈童年创伤的四个步骤,对于很多的童年创伤,尤其是...

  • 自我疗愈童年创伤(转贴)

    对于很多的童年创伤,尤其是父母做法的不公或呵护的缺乏,导致多年走不出来。自我疗愈童年创伤四步骤: 第一步:承认那个...

  •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无法改变吗

    如何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接纳父母、完善自我、重塑生命? 其实很多人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如果童年时的创伤没有...

  • 每日三正11.19(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1.美国作家秋丽安·斯莫尔在其著作《与童年创伤和解》一书中提到:“许多成年人未解决的童年创伤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

  • 克服一段艰难的童年,到底有多难?

    今天要谈论的一个话题是:童年创伤。童年创伤,在西方又被称为“童年不良经历”,背负这类创伤的人,通常意味着,在他/她...

  • 童年的创伤

    那个从停止过吵闹和打骂,沉重,伤痕累累,被一片乌云笼罩着的家,什么时候已经成也过去式了,幸福的家庭各有不同,不幸的...

  • 童年的创伤

    童年创伤这个话题真的是太普遍了!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 曾经我们村里有个小男孩,他很调皮。典型的...

  • 童年的创伤

    人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分辨是非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为了适应父母或家庭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

  • 童年的创伤

    关于童年的创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有不同的经历,会经历被批评、呵斥、否定、打骂。或者是父母的争吵...

  • 童年创伤

    问:童年创伤是怎么回事? 愚仁:自私。只要是少年有创伤的,通通都是过于自私。只是我吃亏了,所以爸爸妈妈不爱我。你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清童年创伤:遇见幼儿期的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g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