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挫折从来不是成长的动力

挫折从来不是成长的动力

作者: 陈仲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7:08 被阅读167次

01 挫折 = 成长?

很多人说,挫折是成长的动力,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

确实,哪个英雄伟人不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爬起来,然后越挫越勇;谁的成功,不是一次次尝试与失败的积累?

但我们能简单地把成功归因为挫折吗?未必!

挫折在先,成功在后,但先后发生的事并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大多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成功人士的机率也似乎并不大。

那么大多数人在挫折面前会怎样呢?

上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一种现象,偏科的同学,很少有能得到纠正,全面发展,大部分则在偏科的路上越走越远。

甚至有些成名大家也不能免俗,他们可能有文艺、写作特长,但不擅长其他学科,最后干脆剑走偏锋,甚至放弃高考,专攻文艺特长,比如著名作家琼瑶。

其实高考不是奥赛,它是为广大普通学生而设计,其中80%的题都是中等难度以下。只要具有正常的智商,经过认真学习,100分的卷子考个70并不难。

可那些偏科的同学,在挫折面前,不但没能振作,反而患上了恐惧症,以致越来越力不从心,只能在自己感动舒适的学科里寻求安慰,所以在偏科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因为挫折而丧失勇气和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的一个女同事,和前男友分手后受了很重的情伤,头脑中刻下了深深的执念。以致于后来相亲,只要是属猪的,或是双子座的男生,她一概不接触,没有任何理由。

另一位同事,因为曾被主管当着众人面指责,就执意离开了公司。

02 受挫的心情有谁知

难道对于这些普通人,我们能把他们的挫败感粗暴地归结于不够勇敢,不够坚强吗?

情绪是人体保护自己的一种机制,是写进我们遗传基因的法则,世界上没有人能超脱挫折之后的负面情绪。

而我们景仰的成功人士,他们不是对挫折免疫的超人,而是承受了无数挫折之后,身处绝望之中,仍能顽强地站起来。

挫折教育一直被公众认可,大家普遍认为,人在充分受挫之后才能对人生有所领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但中国人的古训,多是一种经验总结,其中的逻辑并不严谨。

对于他人的成功,我们往往归结为外部原因,比如机遇、与生俱来的资源;

如果是自己成功了,我们却又总认为是自己能力强。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一个人成功,应该是内因作用于外因。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情况下,挫折只是在帮我们排除试错,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成长。只是在受挫之后找到了正确的套路,这才提高自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成长。

而找到正确套路的前提是,在之前挫折的打击中,你能像岩石一样顽强地活下来。

挫折和苦难并不值得夸大,尤其是小孩,他们的天性是极度厌恶挫折的,挫折会让孩子的心理预期落空,从而对这个世界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过多的挫折甚至会严重损害他们的情绪健康。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觉得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挫折和痛苦太多,或者教育和批评过多,孩子在行为上可能会更符合某些标准,但内心却并不觉得生活很美好。

那么在未来的岁月里,即便他获得了再多世俗上的成功,也终究会有一种缺乏幸福的感觉。

因此,挫折就是挫折,说它有利于成长真的是一种自我安慰。

如今没有人把孩子送到非洲去体会疾病,贫穷和灾难,而是要疯狂的把孩子送到美国,欧洲去体会有钱人的教育。这其实就证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大家都在逃离挫折,和诱发挫折的环境。

至于那些大肆宣扬自己经历了多少挫折,最终脱颖而出,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其实只是在煽动公众的情绪来烘托自己,大家都喜欢听那种底层苦逼翻身逆袭的故事。

而真相是,绝大多数挫折太多的人,其实都没有挫折少的人混得好。挫折带来的教训,其实永远比不上成功带来的经验更有价值。人同样能从成功中提高自己而且更有效!

03 比挫折更好的教育方式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不光会写小说,还懂教育。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从一个啥也学不会的笨小孩成长为一代大侠,这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然而很少有人留意到,青年时代的郭靖,从学渣蜕变为学霸,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是谁。不是黄蓉,更不是洪七公,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不起眼的人---全真教首座马钰道长。

郭靖的启蒙恩师江南七怪已经被公认为努力有余而能力不足的庸师。他们的侠义和守信没得说,但毕竟出身低微,水平有限,在教育方面,既不懂小孩的认识规律,也不会引导启发,只知道填鸭硬灌。

郭靖在他们手里,被打骂是家常便饭,自己也变得郁郁寡欢,学武功索然无味。

马钰的出现给郭靖带来了天翻地覆的体验,虽然他俩接触的时间不长,却给郭靖带来了终身受用的改变。

马钰的教学方法很不一样,第一次给郭靖上课,就施展金雁轻功,很easy地攀上了悬崖峭壁,然后问郭靖:你想不想学?这是在干什么?就是要激发郭靖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学会了功夫,就能飞檐走壁,谁看了不会心中长草?

现在很多付费课程就是这个套路,听了我的课,月薪五万不是梦!

接下来,马钰循循善诱,想学轻功,先得老老实实地练内功,于是传授了郭靖一些呼吸吐纳的基本功,并嘱咐郭靖要持之以恒,时时修习。

马钰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教育规律,任何高深的学问都是从基础开始的,打好了基础才能更深入地学习。

同时,马钰也是在因才施教。

郭靖的个性淳朴敦厚,不善投机取巧,反应不快,没法迅速领悟高深的武学,反倒适合从简单的技能学起,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之后再向更高阶挺进。

在马钰的教导下,郭靖的基础打得很牢,不但武功大有长进,也为后来学习更上层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打下了基础。

如果郭靖一直师从江南七怪,恐怕日后只会武功平平,顶多当上江南第八怪。

一个懂教育,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可见有多重要。

郭大侠

台湾作家林清玄回忆自己的成名之路,他最感谢的是自己的母亲。

林清玄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南部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

但他从小就热爱写作,立志当一个作家。对于一个有18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说,他的梦想有点遥远,父亲甚至为此给了他一巴掌。好在他的母亲,虽然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却一直鼓励他拥有梦想,并坚持去追寻。

母亲曾问他:你写的东西,是忧伤的故事多,还是快乐的故事多?

小林回答,忧伤的会写一些,快乐的也会写一些。

母亲说,你写的东西要让别人感受到快乐和鼓舞,而不能大家一看你的文章就去寻短。

所以,林清玄后来的作品多以快乐为主,一直以一颗乐观的心态去写作。

04 更重要的是启发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宝剑锋从磨砺出,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苦难的经历。

但并不是遭遇苦难的人都能自动从中获取经验值加成。

挫折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让年轻人,包括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不因失败而影响情绪,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但挫折本身绝不是成长的良药。

挫折能带给人的是体会和经验,但它的负作用很大,就像很多中药材,可以治病,但超过了剂量就是毒。

挫折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但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不会很轻松。

如何快速走出挫折,并中挫折中获得经验,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相比与挫折,鼓励、启发和每一小步的成功更能激发人的潜能。

与其苦其心志,让自己在困难中看到希望,这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鼓励更胜于挫折。

相关文章

  • 挫折从来不是成长的动力

    01 挫折 = 成长? 很多人说,挫折是成长的动力,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 确实,哪个英雄伟人不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爬...

  • “生活的挫折让人成长”是一个伪命题

    ​“生活的挫折让人成长”从来都不是必然的。 这句话更多像是走出挫折的幸存者,对过往经历的华丽总结,又或者是对正遭受...

  • 心得

    人生总有很多挫折,有好的有坏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可是这些挫折会是前进的动力,挺过挫折就是...

  • 邀请江澄加入成长之旅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把挫折当做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在遇到挫折时会...

  • 成长需要自信

    成长需要什么呢?掌声?鼓励?挫折?都需要。但我认为,成长最需要的是自信,人在成长之中,如果没有自信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 倒数7067

    对不起,让你失望了,让我软弱的从来不是挫折,打击到我的从来不是这些。

  • 2018/08/13凌晨

    在成长路上,从来不缺少磕磕绊绊的挫折 我知道,我并不是个那么坚强的人 可是,我居然能够勇敢地面对 不是因为坚强,而...

  • 成长

    成长,从来都不是温和的 你掉进去了,叫挫折; 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每一步的攀爬都是锥心的刺痛, 经历了,它也就成...

  • 什么是失败?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他是一记警钟。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你贴上标签...

  • 生活的终点从来都是死亡,不是挫折

    阅读总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能依稀记得一些情节碎片和当时的阅读心情,3年前有幸看了雨果的“”悲惨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挫折从来不是成长的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gv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