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他自小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个春秋,在日本生活的的经历,成为他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回国后,他积极讲学、创刊,抨击时政,参加抗日。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坎坷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和高尚情操。他的爱国主义以及自己对于生活经历的感悟,在其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将自己
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经历融入到作品之中。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对劳苦大众充满同情和关怀。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达夫小说的题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色彩浓厚的自叙传型,主要以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为题材,代表作为《沉沦》集。这一类作品中的主人公受日本的民族歧视,因而多愁善感,孤僻自卑,有着与正常人不同的心理和言行。这类小说的把主人公压抑的苦闷心理及忧心顾国命运的哀思奇妙的交织在一起,在当时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第二类自叙传的色彩依然比较浓厚,以留学生回国后在社会上的奔波之苦为题材。代表作品较多,有《茫茫夜》《春潮》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处于失业的惶恐之中,甚至找不到职业,深受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折磨,部分作品颓废色彩比较浓厚。第三类为除了自叙传色彩以外,侧重于其他人物性格刻画的作品,题材涉及面比较广泛,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代表。这类作品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结为:“时代病”的色彩严重,塑造了“零余者”形象,重点采用自叙传形式。郁达夫的多数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带有感伤、孤僻、苦闷的病态性格,变态的心理言行,尤其是变态的性心理。通过这些描写揭露和控诉了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
有时间找来慢慢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