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在的高考改革,语文的难度加大了很多,尤其是说语文的考试以后会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做不完,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做?
不管怎么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需要我们的孩子大量的阅读,在《人民日报》中也曾看到,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那么,“大量阅读”是一个什么概念?到底需要读多少书?该怎么去读才有效果?
一、有书而很少去读。
现在的很多家长看到新闻也都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了,不少孩子现在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架,但是书架上的书孩子门读过多少呢?经过调查,从头到尾读过的书只有少数几本,更不用说反复阅读了。原因之一是作业繁重,写完作业根本没时间去看书;原因之二就是孩子喜欢的书和家长买的书不同频。我觉得选书看书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孩子喜欢的他也愿意读完。
二、小学阶段“量”比“质”重要
我们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想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所以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大量的读书,远远比开始就读一些文学类的不懂的书要好得多。因为阅读量的累积,也会有质的突变。所以小学阶段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那么你就该让孩子大量阅读了,只要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读书,你的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阅读百科常识的书,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才能发现书中的精髓,才能真正的开发孩子的右脑,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附小学阶段需要读的书的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