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刘邦之事与做项羽之人
蔡宏伟
昔读《史记》,感叹项羽英伟盖世,却完败于一无赖刘邦之手;今教人读《鸿门宴》,想出个让学生成刘邦之事,做项羽之人的折中结论。午夜梦回,刘邦、项羽似乎永不模糊的形象始终推抹不去!
为人处世,要讲究道德操守,进与退要做到不欺心,光明磊落,那就得“做项羽之人”。你看,兵强马壮同时又拿住了对方搞小动作把柄的项羽,就因对方谦卑的认错,而大度地抬了抬手;战争持续久了,为减少兵灾,项羽要求与对方“单挑”,真诚地把天下之争想像为勇士角斗;兵败自刎前,也不忘告诫往日部下今时敌人的五位将领要平分自己的尸首去领赏。整个鸿门宴的过程中,项羽天真烂漫,化“阴谋”为“阳谋”,硬是把一场兴师问罪凌辱对手的政治斗争稀释成一桌叙旧的朋友聚餐,可惜对手不甚领情,中途开溜了。
成就一番事业,不耍些手段,似乎很难!“成刘邦之事”自然得有刘邦的手段。鸿门宴前后,刘邦给我们的最深印像是:此人对谁都不相信!这份警觉给了他保护自己的“无穷智慧”。为了拉拢张良,他骂原先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为“鲰生”;为了拉拢项伯,他随口就将儿女的婚事解决掉。担心张良、项伯联手害自己,他让张良把项伯叫进自己的营帐;担心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中途会弃自己逃掉,自己骑马,硬是让四人“持剑盾步走”;担心项羽发兵追赶,让张良“留谢”,并且规定“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样一个品行低劣、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刘邦,反倒把人生的道路愈走愈宽阔!总结这位无赖的“成事”智慧,历来的意见就是善于用人。令我等疑惑的是,张良、萧何、韩信为何要替这个极端自私的家伙卖命呢?他们看不出、识不破他的卑劣吗?
历史是那样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做项羽之人”是成不了“刘邦之事”的,要“成刘邦之事”,就不能做“项羽之人”!可是,记下项、刘业绩的那位大历史学家司马迁何以要对项羽深致叹惋呢?那位千年一出的才女李清照,何以单为项羽这个男人甘洒一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热泪?还有那位博古通今人称“文化昆仑”的钱锺书,何以在他的少年时代会给自己取个“项昂之”的号?
虽知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但活在世间,不“成事”行吗?于是,“做项羽之人”成了理想,“成刘邦之事”则为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