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而对世界的解释权是最终极、最核心的利益。
所以自古以来,知识都掌握在统治阶层手里,而教育便是稳固阶层、利于统治的有效手段。孔子之所以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正是因为他最先打破贵族垄断知识的特权,有教无类,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
高门大阀垄断教育,并通过“举孝廉”之类的制度加深巩固对于教育的特权,后来皇权通过科举选拔底层人才,借以制衡高门望族联姻、联盟的力量,此后教育就写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惟有读书高”是宗教般的信仰。
庞大国家的任何体系都是承载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的产物,我国现有的教育饱受诟病,但依然是像传统科举一样的上升通道,上升通道缺失,才是真正的祸根,攻击、甚至主张废弃高考的人才是其心可诛。现有的教育制度在过去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起到了为国家集中培养了大量有技能手艺可以创造效益的群体,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首要考虑的是生存,所以强调的是集体观念、彰显奉献精神。如果不是祖辈、父辈们一生兢兢业业的付出奠定腾飞的根基,哪有我们现在尽情挥洒、追求自由的机会?
时代的发展、以及我们年轻人的想法、行为已经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当他们心急火燎的企图管控我们的生活时,真的是以爱为源点的,生怕自己的孩子犯人生错误,他们没有错,只不过就是老了。想通这一点,平时和父母的意见有冲突时,我经常采用甘地的做法:不抵抗、不合作,专注提升自我,活出精彩来让他们放心。
我这么多年因为家办的业务周游世界,深入了解到发达国家以及巨富家族精英式的教育,和我们高强的灌鸭式方法没什么两样,核心的不同之处在于:贵族私立学校和家族业余会有在家族企业或圈子内部近距离观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知行合一,精英教育就是短时间内把知识压进孩子的大脑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智慧。
我个人当初选择回国除了文化根源不能丢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把孩子置身于竞争激烈但有发展空间的环境中,从小浸润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会觉得“竞争”是竞争,大脑已经被密集信息塑造成理所当然的认知,然后利用节假日周游世界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其他的就在于家长融入生活点滴的言传身教。
中国真正的教育问题在于家长,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家长把自己活好让孩子看。
与其在教育本身上纠结、进行漫无边际的教育军备竞赛,不如针对大众进行教育方面的认知普及和训练,这是一个由文化、经济、体制共同作用于教育从而外显的问题。
解决教育问题一定得在教育本身上下功夫吗?就不能如一代教育宗师严复所说“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做起?
我们很多人存在的认知偏差在于:以自己的经验来理解某一个概念。比如提起“竞争激烈”有本能的退缩抵制,其实如果就生在竞争的环境中一路成长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就像东亚人在西方世界看来是不和人性的勤奋,但我们自己也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一样的道理,我们普通人还在为要不要奋斗挣扎纠结时,有的人家祖孙几代都是自然而然的十几个小时以上学习、工作的生活方式。
想要培养一个贵族,是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和刻意的、有指引性的培养、以及文化涵养的沉淀,但起点是至少见过精英的生活方式吧,这个靠想是想不出来的,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在于:认知。
这也是我着重强调见识的原因。
任何鼓吹素质教育的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升民众见识、塑造独立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自强的人格比什么课程设计、教育方式都管用。
如果父母都是识见高远、自信自由的人,即便是贫穷也照样可以教育出人中龙凤。
好的父母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的父辈是时代的产物,而我们自己却是要断上启下,选择一种更好的、更独立、更自由的成为父母的方式。
忠于自己的内心、顶住压力执着、倔强的走下去,虽然可能跌跌撞撞,但始终下巴高昂,不曾委屈自己。
如果这个世界都是这么一批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的人,教育不是自在其中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