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

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

作者: 韩同志 | 来源:发表于2021-06-18 10:22 被阅读0次
小张开了一家面馆,祖传的手艺,面条劲道味美,每天顾客络绎不绝。

于是,小张想扩大规模,他去请营销专家老王。

老王问小张,你的面馆比别人,有什么优势吗?

小张说,我的手艺就是优势。别人家的面,都是用机器擀的,所以味道,比我的手擀面,差太远了!

老王摇了摇头:不对,面好不好吃,不在于是“手擀”还是“机器”,而是面的参数。比如,厚薄、软硬、宽窄……

这些才是面好吃的“条件”。

如果这些条件,全部依靠人来控制,对厨师的要求就很高。而且人会受到外界条件干扰,比如情绪、状态、环境等因素。

而机器没有情绪,只要把参数设定,一切自动化。无论是100台机器,还是1000台机器,生产的面条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把店铺开在哪里,面条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你觉得,小张的面馆能扩大规模吗?

不能!

因为小张的成功,没办法复制。

老王说的道理,是不是似曾相识?

对,麦当劳、肯德基就是采用老王说的模式,做成了巨头。

小张和老王,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小张,只关注到现象层面;而老王,则洞穿了问题的本质。

这里就涉及到了两个概念:现象和本质。

什么是现象?

现象就是一个事物,被我们看到和内心感受到的样子。

简单点说,你能直接感觉到的,大部分都是现象。

比如,苹果是红色的,是现象?还是本质?

其实,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颜色是物体对光的反射,在大脑中的反映,才是颜色。

再比如,一棵大树突然倒地,发出轰的巨响,是现象?还是本质?

其实,没有人耳朵的构造,就不会有轰然,只有震荡波。

什么是本质?

本质,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面是手擀的,还是机器做的,只是现象;面的各项参数,才是“好吃”本来的样子。

那么,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在阻碍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主要有2个原因:认知盲区、大脑喜欢走捷径。

1.认知盲区

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一个人在争论,一年到底有几季?

子贡说,有四季。

对方说,不对,明明是三季。

双方的争吵,惊动了孔子。

孔子观察了一会,对那个人说,你说的对,是三季。

那人大笑而去。

子贡不解,问:“老师,您为何说是三季?”

孔子说:“那个人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哪里见过冬天呢?

所以,他是一个三季人,你和他争论是没用的”。

就像一个农民说,要是我当了皇帝,我要用金锄头耕地!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会被我们生活的环境、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你无法知道你根本没见过的东西。

所以,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最大因素。

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没有别的办法。

2.大脑喜欢走思维捷径

大脑占人体重的2%,却要消耗全身能量的20%

人在远古时期,资源很匮乏,所以为了适应生存,就进化了一套节能机制,就是走思维捷径。

什么是思维捷径?

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和经验。

比如,你早上醒来,你会说太阳出来了!

即使你知道,其实是地又转了。但你仍然会说,太阳出来了,因为它符合直觉,不用动脑子。

比如,你第一次开车,会非常紧张,现在你开车,基本都不用脑子,因为已经有了经验。

直觉和经验,可以帮我们大量节省认知资源和身体能量。

但正因为大脑有走捷径的惰性,所以长期以往,我们就对直觉和经验,形成了依赖和惯性,久而久之我们就放弃了很多思考。

所以,我们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答案是,反思。

什么是反思?

反思,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

有一个概念叫达克效应:越是蠢的人,越不知道自己蠢,因为要知道自己蠢,需要足够高的智商。

所以,反思是反直觉、反经验的。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达到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ABC法则:

A:事件

B:你对事件的看法

C:情绪

不是事件导致情绪,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情绪。

情绪,是现象;对事件的看法,才是本质。

改变你对事件的看法,就是反思。

有一天清晨,地铁上,乘客们安静地坐着。

这时, 上来了一个男人,带着几个孩子。

孩子们一上来就四处乱跑,大吵大闹,而这个男人就像没看见一样。

大家非常不满。

你终于忍不住了,对他说:“先生,可否请你管管你的孩子们?”

那人抬头,仿佛如梦初醒般地轻声说: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去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一段亲身经历。

他说,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

我瞬间怒气全消,非常自责,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啊,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你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当遇见不愉快的人和事,大部分人会选择抱怨和不理解。

而会反思的人呢?

他们不会随意评判别人,他们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反复训练自己的“反思意识:

当一件事,与我们的认知不符时,要第一时间问自己,是不是我自己有问题,理解不了这个事情?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反思,去解决问题呢?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确认问题

2. 分析问题

3. 解决问题

步骤一:确认问题

怎么确认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运用反思能力。

如何反思?

就是,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在心底不断问自己:

这是现象,不是本质,什么才是本质呢?

这是手段,不是目的,什么才是目的呢?

每问一次,你就会往本质,多走了一步。

从而打破认知盲区和思维惯性,找到真正的问题,明晰正确的目标。

步骤二: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找到构成问题的要素,以及关键点。

怎么找关键点?

一个是用“思维模型”

比如,时间管理矩阵,就是一个思维模型。(图1)

重要和紧急,就是时间管理的两个要素。

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是时间管理的关键点。

思维模型,就是把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从散乱变成一种模式。

越是思维高手,思维模型越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面临新问题,不可能每件事都有经验,他们的思维工具箱里工具越多,就越可能解决问题,总比你手上只有一把锤子强吧!

二是用“结构化思考”

一般人看到的牛,就是一头牛。

思维高手看到的牛,长这样。(图2)

问题就好比一头牛,而分析问题就好比,你如何去切割这头牛。

如果你不具备结构思考力,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只无从下刀的牛,你会慌乱,然后东一刀,西一刀,胡乱砍过去。

明白了牛的本质不是你看到的牛,而是牛腩、吊龙、嫩肉等一系列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

以结构的角度去看待整头牛,你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牛的肌理结构,快速下刀,游刃有余地把问题肢解的一清二楚。

我们可以用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断往下肢解问题,让问题变得清晰可执行。

步骤三:解决问题

确定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接下来一步一步执行好,就能解决问题了。

总结:

1、如何好好思考?

答:透过现象看本质。

2、阻碍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因素是什么?

答:认知盲区和大脑喜欢走捷径。

3、如何客服“认知盲区”和“大脑喜欢走捷径”?

答:反思能力。

4、什么是反思能力?

答:思考自己思考的能力。

5、 如何运用反思能力,解决问题?

答:3个步骤:

1、透过现象看本质,确认问题;

2、用思维模型或者用结构思考力,分析问题;

3、遵照分析结果,一步一步执行到位,解决问题。


学习常青老师《干翻套路:年轻人的思维更新计划》后的一些思考。

相关文章

  • 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

    小张开了一家面馆,祖传的手艺,面条劲道味美,每天顾客络绎不绝。 于是,小张想扩大规模,他去请营销专家老王。 老王问...

  • 日记

    今晚又失眠,满脑子好多事情,虽然不知道在想什么,但那种乱乱的感觉很糟心,怎么办 怎么办……

  • 脑子乱

    会不由自主的卷入一些事。我没有想太多,事情来了,简直的由着性致,再来回想。是不是说的有点多? 一直以来我看人都没有...

  • 脑子乱乱的

    最近想理理自己的思路,创业,开店,模式,计划,底层逻辑,流程标准等 发现自己脑子一团浆糊,太久没有动它,生锈了。 ...

  • 脑子乱乱的!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天就很忙。 脑子很乱,又要顾着科一考试;又要想着做兼职;同时工作也还没完全定下来;所以生活...

  • 头晕脑子乱

    最近自己的思绪又开始凌乱起来,每天的工作和学习又开始变得没有规律,今天得好好的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最近经常在思考...

  • 脑子有点乱

    我看见如眉新月 云淡风轻 我听见风入竹林 低吟穿行 我揣测生命的意义 花开花落 潮起潮平 我独坐幽篁 手抚六弦 目...

  • 脑子有点乱

    文/藍冬晨 脑子乱! 我是否应该脚步坚定往前走? 关键是,现在的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我真的不知道要做哪一件! 哪...

  • 脑子有点乱

    也不知道是不是近期压力太大,还是到春天,我的荨麻疹竟然发作了。脸颊微微有些疼痛,不知道这次的过敏源是什么。天天嚷嚷...

  • 脑子有点乱

    前两天来了一批急活,量有点大,而且不太好做,最主要的是,需要用的仪器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需要现学,一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rk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