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的必要性:最大的感觉就是,知识沉淀越多,能看通新知识的概率就更大。这也就是知识的宽度决定看问题的深度。
2.读书习惯的养成,我算是从小学时候从野书看到正书养成读书习惯的例子。对一个事情,先有兴趣,再去优化更合适。至于现在,基于工作原因,更功利性的学习会更多,一部分原因来自实用主义,另一部分就是因为这是反馈最快的。
3.好书的TIPS原则,T工具化,I理念,P实用主义,S科学性。TIP是选择比较多的,对S其实更多基于口碑,因为读书的深度其实并不那么强。
4.书本来源,现在更多来源于“推荐”、“实用挑选”、听书选取,推荐两个方式一个相同圈子里的推荐,二是书本到书本到推荐;实用挑选是从润总到方法论中出来的,真要学一个方向,现在就会一下买回来5-15本书,然后快速选内容,然后定1-2本深度。用听书等方法去快速扩张知识,对于有用的再深度。
5.吃掉一本书,其实真正能记得度过的一本书的人真的很少,记忆曲线的方式就是要时常重温,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重温,那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挑重点,摘录,输出/引用,内化。但是更多的书,我们所谓的化到身体里了,更多的方式就不是记忆而是跟原来知识的联想,感悟,有所得就好。
6.还没讲过书,不过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方式锻炼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