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认知里,有没有逻辑呢?有的
一
逻辑的起点是什么呢?
我是神
由这个起点,我们能很好理解武志红讲述的这几个概念
1 善恶
在婴儿眼里,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
我是神——我能控制的就是善,我不能控制的就是恶
2 完美人
婴儿会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其实还是“神”的含义
我是神——我永远是对的,错误一定是别人的
3 分裂机制
我是神 ——既然我不能控制恶,那么恶一定来自另外一个力量
4 自恋性暴怒
我是神——另外一个力量把恶施加在神身上,是在冒犯我
我是神——知道我是神还冒犯我,一定是心存恶意
我是神——你确定是错了,必须向神道歉
我是神——否则,我还能控制最后一点:灭了你,或者灭了自己
以上的内容,是我从这本书里提取出来的“婴儿逻辑”。
二
以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套逻辑完全是不可理喻
但我要说的是,只要“我是神”这个前提成立,这一套逻辑必然成立
如果你是神,那你必定很容易生气;同样,如果有人常生气,多半在心里也埋藏着“我是神”的声音
所以,逻辑上不可理喻的事情,就真的很少发生吗?
武志红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手中的牛奶撒了,转头就开始对身边的妈妈发怒
他的逻辑很简单:
我拿的好好的,怎么会洒呢?
一定是有另外一个力量——妈妈把它洒了出来
妈妈在冒犯我,我要发怒
提起“我是神”这句话,不知道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
我首先想到了真正的神
《西游记》里有个地方很气人,说孙悟空是因为大闹天宫才被镇压500年的,他有罪;天蓬元帅是因为调戏嫦娥才被转生为猪的,他有罪
沙僧呢?卷帘大将,由于“失手打破了一个琉璃盏”,天庭给出的结论是:他有罪
一个看门的,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没有照看好一个玻璃杯,这被称为”罪“?
而且是不可饶恕的重罪?
必须被扔下凡间,沉进流沙河?
我们看一看天庭的逻辑:
我要控制你的行为,但琉璃盏被打破了
我不能控制的,就是恶
卷帘大将把恶施加在神身上,是在冒犯我
知道我是神还冒犯我,一定是心存恶意
我还能控制最后一点:灭了你
四
第二个想到的是古代的皇帝,即“天子”,这简直是“神”在现实中的最好化身
来分解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逻辑:
我要控制你们的思想,但你们尊崇儒家
我不能控制的,就是恶
儒生把恶施加在神身上,是在冒犯我
知道我是神还冒犯我,一定是心存恶意
我还能控制最后一点:灭了你
五
第三个想到的是所谓“脑残粉”,他们的逻辑是“偶像是神”
神是完美的,但你们说神不好
神永远是对的,恶来自说他不好的人
那些人把恶施加在神身上,是在冒犯神
知道他是神还冒犯,一定是心存恶意
我要替神:灭了你
六
第四个是个社会问题,当时沈腾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很好地呈现了这种逻辑,说一个大妈走路摔倒了,沈腾去扶,被讹上了
大妈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要控制我的行为,但我摔倒了
我自己肯定不想摔倒,所以是另外一个力量让我摔倒了
你扶我起来的,所以只能是你让我摔倒的
你是恶,你在冒犯我
你心存恶意
我很生气
你看,老人未必想讹钱,人家就是想不通“ 我走的好好的,怎么会摔倒呢?”这件事而已
七
第五个就更好玩了,故事只有两句台词:
“你瞅啥?”
“瞅你咋地!”
我不想让你瞅,但你瞅了
我不能控制的,就是恶
你是恶,你在冒犯我
你心存恶意
我很生气,甚至要灭了你
这个逻辑中的第一环是事实,但后面每一环都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错误的认知累加起来,就有可能让人变成一个恶魔
所以我们再次重温这个认知:决定情绪的不是事件,而是认知
八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认知?
第一步,也许应该把错的改正过来
我有控制不了的事情,这很正常,我未必要控制一切
不好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很正常,别人未必是针对我
伤害我、冒犯我的人,可能只是无心,未必都心存恶意、图谋不轨
即使有人心存恶意,我也有其他的方式解决,未必要爆发愤怒、玉石俱焚
解释清楚之后,似乎每句话都很普通。但必须承认,这才是我们应该放在脑子里的
因为,决定命运的,是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