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离海边大约二三十公里,确切地说,阿海并不算海边长大的孩子。阿海小的时候并没有去过海边,没见过大海的样子,至少记忆里并未存在过对海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交通不便利,二三十公里之外的海边还是比较遥远的。
阿海对于海边的印象来自于父亲口中的传说。家里从前的老房子是瓦房,但是瓦房前是平顶,夏天的时候,全家人都会搬草席到平顶上乘凉。朝西的远方是接连的黛青色山脉,傍晚的太阳总是那边的山上沉落下去。其中有一座山的山顶上竖着一根高高的铁针。父亲说,那是海军山,那里驻扎着海军,那就是海军的灯塔。阿海和几个孩子就用崇拜的眼光远眺着那根灯塔。海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让人崇拜。因为从电视里,他们看过军舰在蓝色宽广的大海里列队航行、乘风破浪,军舰上猎猎飘扬着五星红旗,红旗下,海军士兵穿着蓝白相间的水兵服列着方阵,齐刷刷地向着国旗,向着蓝天白云敬礼,是那么帅气,引得孩子们无限地向往和崇拜。
自然地,阿海的印象里,海,就在那座海军山的后面。也因为这座海军山,阿海对于海充满了敬意。
这就是阿海对于海的最初的印记。
小的时候,经常有海边的渔民挑着装满海鱼的箩,来到村子里走街串巷地卖鱼。远远听到卖海鱼的长长的叫卖声:“买——鱼——啰”,附近几户人家的大人们就赶紧从院子里出来,小孩子们也欢快地跟着跑出来。大家在大门口围着卖鱼的箩筐,看看今天卖的是什么鱼,新不新鲜,大人们都有经验,他们会用手指翻开鱼的腮帮子看鱼鳃是鲜红色还是紫黑色,如果是鲜红色,那说明鱼是刚上岸没多久,是新鲜的,如果是紫黑色,那说明鱼已经上岸很久了,不新鲜了。他们讨论着价钱,讲好价之后,大人们就到屋里去拿铁升量米,那时候家家都穷,没有多少钱,大都是用米换鱼的,正好渔民没地种,他们也需要米吃饭,所以卖鱼的也乐得愿意。大人们会一升一升乘满米,一升一升地数着,一升,两升,把米往渔民的米袋里倒。米是要满升的,也就是冒着尖尖才算满,平口都不行,渔民的眼睛尖着呢,谁要是量米不冒尖尖就要往米袋里倒,她们会赶紧用手拦住,说,你这个人,米都没满升呢。量米的人只好不好意思地笑笑,再抓把米放进升里,看到冒尖了才算。最后,卖鱼的人把挑来的鱼都卖光了,鱼筐变成了米筐,在晚霞夕照下的乡间土路上,挑着满满的米回家去。这幅画面一直深深刻在阿海的脑海的印记里。
有时候,除了常见的一些小的鱼,还有猪仔鱼这些较大的鱼,特别是猪仔鱼,是孩子们最爱吃的,因为它的鱼肉很嫩,而且没有鱼刺,都是软骨,很脆,孩子们都能嚼,嚼得滋滋有味。这是记忆里最好吃的鱼了。但是久久才能买到一条,一年里也吃不上几回。每次买到猪仔鱼,大人们会用铁锅把水烧开,把鱼放到开水里烫过,用刀把那层粗糙的沙子一样的表皮刮掉,这样才能煮来吃。孩子们会围着水锅,看大人们刮着“沙子”,这一幕后来都留存在了儿时最深的记忆里,成了日后的回忆的谈资。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