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焦忠宇
阅读时间:2月3日
阅读书目:《班主任基本功修炼:情景模拟58例解析》
阅读进度:案例26—案例30(286—339页)
阅读心得:
每天阅读的五个案例中,总有一些共性问题引起我的深思。案例26、27、29、30阐述了班主任如何充当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纽带,调解彼此矛盾?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任课教师?如何排除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误解,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一个班集体的发展,一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集体的智慧才能成就完美的教育结果。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要比任课教师多,师生情感也更加深厚一些。针对小学生来说,六年的时光足以让师生情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当他们毕业离开后,即使不再联系你,至少在他们童年的回忆里会留下痕迹,但学生对大部分任课教师的记忆就会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当学生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时,班主任的作用就会显得至关重要。
案例中的学生处于初、高中阶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表达,与教师抗争。对于这一时段的学生,教育难度很大。案例中的班主任既没有完全站在任课教师这边,一味地批评学生,也没有完全站在学生一边指责任课教师,而是采取与学生谈心,安抚情绪,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换意见。并努力营造氛围,利用班会让学生与任课教师说说心里话,回忆与任课教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给任课教师写信等措施, 调节师生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情感。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也总能听到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抱怨之语:认真完成了作业,老师没有看;老师留的作业不知道怎么写;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老师不了解情况就批评我。通过今天的阅读,以后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