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寒衣节了,每年的这个日子,各族各家的后人都要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送寒衣,以示关心送暖,告慰先人英灵。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据说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节日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早些年跟爷爷奶奶在乡下,每逢清明、中元,寒衣这些俗称“鬼节”都跟着他们去过农村的墓地,给故去的祖先烧纸送钱,以乡下的风俗祭奠祖爷爷祖奶奶,还顺便给那些旧坟添些新土,因为那时年龄尚小,并不十分懂得其真正含义,后来长大工作了,就渐渐明白点了,其意义就在于不忘祖先恩德,告慰他们在天之灵家族后人会传承其品德作风,走正道,旺家风,不辱先人勤劳朴实贤德名声,告慰祖先,其实也是说给后人,风俗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如今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殡葬改革势在必行,祭奠方式各种各样,包括火葬树葬这些即卫生又节约资源的形式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而且从精神上讲,内心的永驻比形式的彰显更为重要。
昨天看到小区居委安排的集中代收代烧的指定地点和人派也已开始工作,一般会给大家充足的准备时间,以便在“寒衣节”需要给自家故人祖先烧纸钱、送寒衣的居民们提供各种方便,这种形式已经延续有几年了,深受大家赞同。同时组织者还提供政府统一设计制作的牛皮纸袋供使用。这样一来,各家各户有需要这项服务的,只要把已故亲人的名字和安葬地址填写明白就行,不用亲自车马劳顿,方便又快捷。曾听一位朋友说到:“出来工作这许多年,因为离家远,没有更多机会去老家坟头送钱送吃喝祭奠故人,这回好了,有人帮咱空递给天堂的祖先父母了,帮我尽了孝贤心愿。”
往近前追溯一下,即还没有这项措施之前,每到这些节日傍晚或次日早晨都有人不声不响地在周边路口点明火烧纸钱,供祭品,尤其是“寒衣节”路边枯草树叶多起来时,火苗很容易引起燃烧,多有隐患,后来为避免事故发生,单位安保还派出流动值班,在这些节日期间加强巡逻,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付出。
随着殡葬深入改革,像海葬树葬这些现代形式应该越来越受到推崇,到那时人们可不可以把祭奠亲人和短暂游玩观景结合起来,登高望远、水边游玩,快快乐乐寄托哀思会更具有深远意义,想必先人们也乐意看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展现给他们的最美生活场景,活着的人在文明祭奠中完成愿望更轻松自在,实现“孝”在行动而不是在口头和形式上,这样应该更符合人性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