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作者: miangmiang敏 | 来源:发表于2015-09-12 16:54 被阅读0次

余秋雨的这本散文合集读来倒不会看不下去,印象最深的前两个部分道士塔、莫高窟,历史的悲剧和厚重,读的过程中也弥漫着悲伤,因为王圆簏的无知而产生的莫高窟悲剧。整本书写得都是如今大热景点的各个历史文化,在向我们介绍曾经的历史文化,我很想把书中的各个地方都走一遍,他里面描写江南也是如水的温柔,柳树斜阳。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也能说明这本书名中的苦旅。

摘抄些书中感触深的句子吧。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迈时,怨恨自己年迈,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一种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思考着人生的怪异,然后一边慰抚年幼者,一边慰抚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他们置身于人生涡旋的中心点,环视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万千。

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悄,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

相关文章

  • 一月书单

    文化苦旅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看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深感其文化底蕴深厚,见...

  • 文化苦旅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所以苦难,却绝不赞美任何苦难。 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示人性,创...

  • 《文化苦旅》

    穿越百年血泪 寻找千年辉煌 新的阅读历程,我选择从这本文化苦旅开始,这书读来确实很苦,散文的形式,读来竟有历史的重...

  • 《文化苦旅》

    这是一本在我家静静躺了几年却始终被冷落的书。当我从书架中拿出积灰三尺的它时,我从它的封面读出一种“严肃”的...

  • 文化苦旅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

  • 《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帶給我心靈的洗禮,給我極大的震撼。“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苦旅不是痛苦的旅程而是創作的...

  • 《文化苦旅》

    牌坊:这是一篇作者对儿时关于牌坊的故事。牌坊是古时候对于女子遵守女德的一种坚守,其实不论是未婚夫未婚先死女子也随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wp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