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虚构之境里的真实怪物

虚构之境里的真实怪物

作者: Nyakov | 来源:发表于2021-06-01 17:01 被阅读0次

          一定程度上,人文艺术能够存在的前提,是我们相信那些虚构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有时,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如此模糊,书中虚构的人物形象会“变活”,如同真实存在一般。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形象就是个例子,这个名侦探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致无数读者来信涌向贝克街221B号,甚至很多人以为丘吉尔是虚构的,福尔摩斯才是真实的。再如《东京爱情故事》《情书》等虚构作品,人们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津津乐道,甚至会以此作为自己感情的参考,仿佛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虚构人物可以成为我们日常意识的一部分,即便我们知道这些不是真的。《迷人怪物》就是一本直接与虚构人物对话的书。作为享誉国际的作家、译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读者,曾夸耀自己的私人藏书超35000册,他的《阅读史》《语词之邦》《夜晚的书斋》等作品此前已引进国内。其新作《迷人怪物》依然以阅读为主题,带领我们来到文学世界,了解书页里那些虚构的朋友,让我们展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文学之旅。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毫不犹豫地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在他看来,“小说创作便是作者以概念中的原始尘土塑造成文字化的亚当,并为之注入生命力”,可以类比的是,如同亚当离开了伊甸园,他的后代甚至宣称“上帝死了”,这些纸墨灵魂也逃离了作者的笔尖,具有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就像在福尔摩斯的例子里,福尔摩斯的光环远远压过了创作者柯南•道尔本身一样。因此,虽然并非血肉之躯,却并不妨碍这些虚构角色在纸面上变得立体,富有生命力。并且,按照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解释,即便清楚地认识到诸如小红帽、德古拉、弗兰肯斯坦等文学形象并不存在,但人类思维能够有意识地指向此类想象物,并在彼此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这些想象中的朋友有时甚至胜过了“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朋友”,能够予我们以启示。通过对书中虚构人物的理解,我们同样能够获得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情感——友谊、恐惧、痛苦、爱意等等——的真实感受,从而丰富了对生命的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虚构的朋友的面貌也在发生变化。小红帽、德古拉、浮士德的故事都经历了历史演进,小红帽故事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冰岛史诗《埃达》,德古拉伯爵从十五世纪残暴的穿刺王弗拉德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恐怖吸血鬼,再到今天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这些经典人物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成为了一代代人的文学记忆。不仅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虚构角色的认识也截然不同。并且,伴随我们人生阅历和生活沉淀,对这些故事的阅读体验也会发生变化,以致故事仍是那个故事,但故事也不再是同一个故事。因此,这些虚构角色就像普罗透斯的脸,变幻莫测,这也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在书中,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以人物速写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朋友们,以三两页文字讲述他们的过往,以及自己与他们的交往。譬如对浮士德,他描绘道:“浮士德博士是位老人,浮士德博士怀念过去。”在他看来,浮士德“既想拥有长者的阅历,又想享受青春的热情”。而对于小红帽,他将其描绘为一个叛逆的女孩,认为她具有“世俗又天真”的矛盾秉性,并称之为“被引诱的引诱者”。对于唐璜,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认为“他痴迷于计数而非情欲”,但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收集女性战利品这一挑战之外,他却又坚信“肉体都是悲伤的”,每一场情欲上的征服都必须以同样的不悦状态结尾,因此最终主动寻求死亡(在西班牙语中是阴性名词)的到来,这就使他的行为具有了形而上的探索色彩。这些人物描绘的终究是真实世界生活的投影,我们因此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并观照自我,思索青春、爱情、叛逆、恐惧等主题。而在有些篇章中,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更是将虚构人物与当代世界相联系,借题发挥,如在《爱弥儿》一章中,他嘲讽了现代的消费主义社会;在《聪明的艾尔莎》一章中,他则揶揄了丧失自我的现代人。

          《迷人怪物》如同随笔版的《故事新编》,向我们讲述了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对这些经典文学形象的私人体验。真实世界如梦如幻,而在虚构世界里,也许藏着最真的真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构之境里的真实怪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xg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