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一本书
《未来简史》 第二周

《未来简史》 第二周

作者: 晚晚呐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5:35 被阅读9次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从智人到智神。

    在第三个千年开始之际,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成功被遏制。而人类也开始了新的议题,例如不死的目标,幸福快乐的权利,为人类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

    人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人类的特质,或许并不是人拥有永恒的灵魂,拥有心灵,拥有意识。而其它动物并不具有。更何况人拥有灵魂、心灵并不能被论证。那么又是什么让人类脱颖而出呢?答案是赋予世界意义的虚构想象。是它们让人类能够完成大规模合作,走上食物链的顶端。人类用虚幻想象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网,然后意义就产生了。通过互相确认,意义之网越收越紧,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情。但这张网迟早都会被拆散。我们可能会觉得过去的人不可理喻,那仅仅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网不同,未来的人看我们或许也是同样的感受。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文字和货币让意义得到了推广,建立起巨大的合作网络。当然,有利也有弊。一般意义上认为,当文本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文本让步于现实,但是事实上有时却恰恰相反。人们不是改变文本去符合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以符合文本。虚构故事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有时还有其必要性。但是它也只是工具,不该被视为目标和标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它只是虚构的,而与现实渐行渐远。同样的经济增长也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共同关注的重点,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生态崩溃。讲到现代性的历史,一般把它视为一场科学与宗教之争。理论上,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因为各自推崇不同的真理,也就注定有所冲突。但事实上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解决问题。因此两者其实是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现代历史其实就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文主义这个革命性的新教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征服了世界。它崇拜人性,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这正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上帝已死,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也从天上转移到人类的内心。而人文主义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各式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像其它任何兴盛的宗教一样,人文主义也分裂成几个互相冲突的派别。主要有三大分支: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相较其它宗教来说,不同人文主义流派之间的差距是微不足道的,但随着人文主义征服世界,这些原本内部的分裂逐渐扩大,最终引发史上最惨重的一场宗教战争。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科学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它让人类有机会控制自己的大脑电路,让大脑不受外界声音干扰,实现自己的真实欲望。同时个人主义也受到破坏,人类并非不可分割。人具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体验自我,另一个是叙事自我。体验注重过程,没有记忆。叙事自我注重结果,具有记忆。但叙事自我常常让我们忘记及时止损,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虽然科学已经发现某些自由主义哲学存在错误,但却并不能让它消失,就像基督教并没有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那天消失。但是等到科技更加成熟时,它是否仍能保存,就不得而知了。二十一世纪,自由主义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随着大众在经济上不再重要,仅靠伦理道德,是否足以保护人权和自由?随着智能、算法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至于个人主义,亦是如此。社会未来可能仍然需要人类,但并不需要个人。科技甚至可能会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如今许多网站通过积累性的收集数据,已经可以非常好地了解我们,甚至是比我们自己都更好。未来,数据可能会取代欲望和经验,成为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本源。我们讲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但数据主义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于是数据处理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会受限于当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妨放宽视野,历史已成定局,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简史》 第二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x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