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学习已然过去,身为即将大二的学姐,在大一老师推荐读过的所有书中,选出这几本写出自己的感想,寥寥数语,送给即将迈入大学的你们。
《时间力》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感觉是一本工具书,一条条方法剪短易懂,但同时也是浓缩精炼,说实话,一开始读还好就是读到后面因为太过古板兴趣有点减退,然后为了激起兴趣,我将每条建议方法都给具体化,落实到我所已经经历到的事情中或者即将面对的事情中。
作为世界顶级的咨询师和个人成功领域的专家之一,博恩·崔西花了25年以上的时间,钻研各行各业最成功的人士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样去阅读提高了效率,同时这本书在生活,学习,就业自身角度多种方面进行方法提供,每个过程都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述,在头脑中形成一种体系,对用户从事营销,管理里方面大有用途。树立目标,树立明确的目标是作者数次强调的重点,清晰且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讲目标分类排序,给每个目标设定级别,在最大程度上完成目标。也让我要学会反思,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立足当下但也要放眼未来。这本书在某些方面也揭示我许多毛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也提醒我改掉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受益颇深。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至关重要,迷茫的生活就是在浪费时间。该书大篇幅写公司也就是以后的就业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好所有的时间去做对的事,让我明白管理时间就是在进行自我投资,在一件件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设计好自己的人生,工作与生活。
同时,光说不练假把式,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要落实于实践,将自己所懂所学进行运用,未来便是满天星海······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学习,专业,爱情,毕业,就业,创业乃至如何做人,一位25岁的成功人士同时也作为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为正在迷茫的我们读懂大学,也让我知道要尽早地给自己做好定位和规划,规划好人生。选择应该把刚入学的那份欣喜变成一种责任,做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整本书阅读起来较为通畅,严肃中不失幽默,让我们对未来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克服错误的倾向,走一条正确的路···
该本书以一个个真实生活的事例,以小见大的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让我更能融入不同的世界,从大学延伸到就业生活,从理论联系到当代现实,在书中我看到的是真实,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吸引我步步深入了解作者的感受。
几本好书――送给即将迈入大学的你生活本来就是一本教科书,仕途,商界,学术你可以根据你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路,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我们都是金子都可以发光,走好自己的路,做最特别的自己。多读读大师,多进点图书馆,面朝阳光,总会春暖花开。里面的很多观点也跟我们想的背道而驰,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观点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可以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同时对我们勤学检工,做兼职提出辩证的看法,所有的兼职和勤工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好的人脉是一个好的敲门砖,渐渐步入社会的我们更应该明白社交的重要性,我们步入的是一个形形色色的社会故不能在居于一隅之地孤芳自赏,我们是“社会人”好好做人,积极融入社会。书里更让懂得恋爱的辩证,还是要保持初心,爱情应该是促进我们成熟的钥匙,别偏离了道路,书中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就业的描述,让我对以后的就业之路更加清晰,要做一个特殊的“人才”,注意每天的积累。
这本书中医大亮点便是说了众星捧月的“考研”,让我明白考研不是躲避现实的借口,切勿忘却考研的初心——是未来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考研应该有辩证的看法,毕竟未来还是自己的。
对于留学,别只是当做一种时尚,一种工具,正确看待留下问题,提高自身实力才是王道,别只是给自己加个挂牌,做到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出入社会是要待人真诚,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给自己留条路,在社会上机敏点总不会吃亏,还有切勿眼高手低,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未来,学会做人和工作,有时在工作中装糊涂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睿智的,有时候糊涂点会走的更远,傻人有傻福嘛。
读完这本书感觉还有许多是没做,我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做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之旅》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2011年1月
几本好书――送给即将迈入大学的你与其说这是场旅行,不如说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去重新回忆中国的乡土。从乡村到工厂的变迁,作者一路驾车前行,亲生经历了中国乡村的变化,刚开始读便被作者幽默的笔锋所吸引,正好读这本书时我打算靠科目一,看到其中插入的考驾照题目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喷涌而出伴随着笑声继续读这本书,书中记录的事件还是十分有趣的,我比较喜欢历史,正好这本书中大量追溯到历史,也是大饱眼福仿佛也身临其境,作者一路的经历很有趣但细细品尝又多少有些伤感之处,在着一路上勾勒出中国这十几年发展的一条脉络线索,说大了就是一部简短的变迁史,作者见证了乡村道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这些路将乡村迈向城市。
作者记录所经的地方的所见所闻与所感,从各个事例种体现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从乡间人口中记录中国的历史,作者详细的介绍各地景观和特色,同时在微妙中进行今昔对比,从侧面反应城市化的进程对乡村的摧毁,作者将观察到的种种细节粘合在一起,构成一篇令人担忧、但又充满期许的中国记忆。
全文阅读起来较为轻松,但学习回味则是无限感怀。“城墙”一词又在其中融汇贯穿,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关于城墙的,其中一段要拆城墙去所谓的“废物利用”,还要以城墙为基修绕城公路当时心里是有一种难受感的,作者以城墙为界讲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这段将历史融合的浑然天成,很精彩。后来写浙江的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不同,很深刻,并由此一步步开始从乡村到工厂,在记录中北京城市化的扩张,汽车的普及,公路修到了农村,农村的宁静也逐渐被改变,工业化后山体被炸平,工业区的延伸,市场的不断开发。在其中让我另一个感触的是在城市乡村的变迁中人的改变,从农民到工人,追求的改变和性质的变化,同时也我也感受到了其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要学会珍惜中国的回忆,留住它并挖掘它,不要因为发展而丢了我们的初心。
这本书字里行间其实最打动我的是作者那份坦诚的心,写的很真实,感觉就是一个旅行回来的人在讲诉他的故事,很亲切。
写着写着,最后突然间想起一个词——乡愁,读完这本书萌发了一种也想有一天也能踏着作者的足迹,也能去感受一下那种味道·····
《总统是靠不住的》
作者: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如彗星划过夜空》。出版社为三联书店,出版时间为2006年1月。
几本好书――送给即将迈入大学的你刚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是有点疑惑的,第一个想法便是这里讲的总统是现实中的总统还是虚拟的,里面的内容应该是关于对总统的评判吧,带着疑惑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阅读开篇发现是介绍关于美国总统的一本书,一本关于美国体制的讨论,这让我毫无疑问的联想到自己唯一关注过的一场美国总统选举,特朗普与希拉里的角逐。而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整本书以作者给友人写信的方式进行叙述的,并且每封信都是层层相扣,互相联系的。
作者在信中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亲身感受那种选举的气氛,自己所体验到的美国总统诞生,也更加理解了美国总统是什么,作者用克林顿和尼克松两位总统的例子,向我们展现了真实的美国总统,也以他们最后的失败例子告诉我们总统是靠不住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举例克林顿中根据克林顿政对政府一词进行考证将其认为是行政分支,又一次十分现象的描述了三权分立,也再一次的让我深刻了解了“三权分立”,感觉将高中的历史更加深入,同时也与中国进行对比,当然让我剧烈感受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因为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是美国建立三权分立制度的一大力量,其实学过历史的我们都懂,三权分立的本质就是限制权利,到底来是为了美国更好的发展,这本书整体给人的感觉并不难读,因为是亲身的经历让人读起来比较真实。主要是对美国体制的深入,通过对两位总统的叙述让我有一种美国总统真的很难当的感受。
感受到即使是世界强国在体制上也难免会有疏漏,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联系到中国依然如此,改革应仍要继。
《送你一颗子弹》
《送你一颗子弹》是《南方周末》年度专栏作者刘瑜的经典随笔,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0年1月1日。
几本好书――送给即将迈入大学的你在读这本书之前,本以为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应该是激烈的批评又或者是一碗碗毒鸡汤毕竟书名写的是送你一颗“子弹”,便开始绕有兴趣的开始阅读,在了解作者是一个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人大,清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最后又去了剑桥大学,在我看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本书我认为最好之处就是由一篇篇小故事组成的,简短有意思语言还很幽默,读这本书不像一长篇的阅读易让人有点乏味,很快的时间就能读完一小篇,所以阅读起来很方便,我很喜欢这种形式的阅读。
作者借一个个简短的故事,在作者描述看似平平淡淡的生活背后是一段段生活和自己人生的百态,里面有善恶美丑,人情冷暖。在书中的小故事中你还可以有所体会, 读完后认真揣摩里面意义颇多,那些他的经历后的感知也就是每一款子弹都从身边小事说起,以微见着。读完后你会感受到在每个小故事的背后的是作者真诚的心,没有刻意的回避什么,就是说自己所感,所以读起来很舒服,讲的就是人生,肯定有好有坏作者没有说乌托邦,而是真正的在说——生活。 阅读的过程很享受,最后得到的是作者把生活中得到的每一颗子弹给我们了,如果正好我们有装子弹的枪,遇到了相识的经历 就把子弹装进去,然后朝自己的生活射出, 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热爱自己所爱的,人生百态都可变成一颗糖,待过往后取出一颗去回味,再苦的感受都会变甜·····
《崖边报告》
在老师推荐的这六本书中我将崖边报告作为最后阅读,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最为严肃,因为在这本书的备注中写下的是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让我感觉这本书很“大”,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看到的那本寻路中国里的情节,所以选择放在最后阅读。在网上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也颇高,再一次激起了我的兴趣,作者闫海军就当下的中国的城市化与乡村的生活如何继续提出思考,对于农村正在面临的外出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儿童,乡土生态遭到利益的改变,很多东西在乡村悄然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到底乡愁如何安放,乡土终归走向何方?这是作者的疑问,同时也是我的疑问,身处乡村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说的那些变化,但是作者并没有停在一直抒发难以忘怀的"乡愁",去一味的埋怨城市化的弊端而是将村庄的现实困境和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和谐梦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了困扰农村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及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让农村与时代共进。
在书中我看到作者以自己家乡甘肃的一个名为“崖边”的村庄变迁史,记录数十年来崖边人的命运史,通过采访和观察和体会,详细记录了这个乡村前后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的变化,通过实践去探索方法,叙述了乡村人的彷徨,崖边报告的贡献在于指出中国必须调整发展模式,身处乡村的农民必须走一条改革的道路,我们才能看到乡村一丝的光明的存在。
以上仅为个人读书笔记,如有改进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