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近滕麻理惠,在传达人生整理法时,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只留下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其它的都扔掉”。当然,这么一句话写成一本书,作者还是加上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首先整理的前提是丢弃,也就是断舍离扔掉那些无用的不让你心动的,留下真正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整理一次就能保持一生,那大家可能会做出疑问,为什么整理一次后还是会乱,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要养成这种整理的思维,然后照着这个思维习惯每天形成整理习惯,你就会保持家里的整洁干净和有序,所以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取了大量的例子方法教我们如何整理,我们整理是要先从衣服类、书籍类、文件类,小物件类这个顺序对家进行整理。在丢弃物件的时候是考验我们的决断力的时候,有的东西你对他既不怦然心动了,也不舍得扔,其实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怕这个东西会用到,其实大可不必为这个担忧,往往是用不到,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品的整理,纪念品是非常有意义的东西,所以我们一般家庭的话都会留存在那里,但是是角落里一直是积灰的状态,本书中会让你去丢弃你的纪念品,例如一些生日贺卡一些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我们只要记住,那时候他们带给我们都美好就足够了。接下来那这些东西也可以丢弃。还有针对一些零钱,也叫我们不要一直放在那你越来越多,我是要去银行兑换掉用掉。这也是一个新的观念,还有就是我们的说明书,我家里也是非常多的,一直认为是要用到的,这个电器不懂的时候要按这个说明书看其实是大可不必,因为是实践证明,这个说明书从买回来时看了一下,后面就一直没用到真的等到真的坏了的时候,其实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求助售后,还有一些网上查找一些信息哦,这些说明书就堆在那里很浪费空间,也是没有意义的!
在我们丢弃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跟东西做一个对话,在丢弃的时候要去感谢他对你的陪伴,还有一点就是在整理家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对家进行一个对话,要感恩每一样东西对你这个家庭的付出!在本书中也提到了,我们在丢弃的东西的时候不要去给家里的其他人知道,因为家里老人会舍不得,会导致丢弃失败!
本书还介绍了很多非常实用的一些整理方法,例如包的整理,可以利用包中包,每日清空包的方法,还有衣物归纳的整理,尽量竖着归纳整理!
当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把屋子收拾干净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人生梦想、决断力和幸福的层次,一下子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整理家其实就是在整理你的人生,提升你的决断力。
谈到读这本书的收获,有三点:
1、“怦然心动”作为保留和丢弃的标准。
物品的价值、使用频率等,这些本是客观标准,但作为评判标准反而变得困难;倒是“怦然心动”这个主观标准,反而在这种场合发挥了作用。
说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确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如果某件物品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那即使不保留也不算可惜。
整理完了之后,屋子里剩下的都是自己心动的物品,或许确实很温馨,会有一种归属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屋子,而是一个家。
2、物品定位。
收拾房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收拾完了没几天又开始乱了。作者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屋子里的任何一件物品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每件物品都定位清楚,房间绝对不会乱。
之所以会发生收完又乱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把收纳当做整理,把物品放到储存柜或者外面看不到的地方就算收好了,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整理。整理好的物品,会清清楚楚,每个物品有自己专属的位置,以后也不会乱。
3、人生需要多少东西?
这是读完这本书的反思。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然而那些并不需要的东西不断的侵占我们的空间和思想,成为我们前进的负累。作者认为“整理”可以上升到人生境界,倒也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又引出了消费观的问题。消费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花钱的时候特别需要考虑的是隐性收益与成本。有人分享了自己搬家的经历,由于多次搬家,只能留下最经典耐用和质量最佳的物品,于是买东西不再仅仅是消费,而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资产”。还有人分享了评判是否要买的标准:“我喜欢”“我需要”“我适合”。
对于消费,我的看法是:
1、尽量选择在我们能力范围内,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东西,因为只有心动了,你才会珍惜才会频繁的使用它,我做到买东西的话,就是也是要少而精,不是说便宜而多,每样东西尽量精简到一样,例如说床上用品就是好的一套到两套,护肤品也是一套用完再买。
2、一定要养成进一出一的习惯,当你想购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要想家里是否有同类替代品,家里的同类替代品,你是否要丢弃?只有出一时才能进一,这样东西不会多起来!
3、减少冲动消费,家里同类别产品一定只能一到两样就足够了。
4、考虑到以后收拾房间的麻烦,能少买东西还是尽量少买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