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改 变 命 运

作者: 外婆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5-10 18:01 被阅读0次

    读 书 改 变 命 运

    外婆有话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这句话永远毋庸置疑!

    我特别想说:读书,还是普通人成功的捷径,也是普通人能够改变命运找到更多机会的入口。

    对多数人而言,“高考”是青葱岁月的“焦虑”代词。但1977年,高考却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的。

    从1966年至1977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或“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或加入学生兵团修建铁路和公路,或从戎当兵。而农村户口的青年,则回乡务农。国家一决定恢复高考,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 ,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

     十年时间磨平了一些人的棱角,却磨不平一个民族的向学之心,哪怕再苦再累,也终究有学生不愿放下书本,不愿放下知识,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点上一盏煤油灯,只为将那些知识反复阅览,熟记于心,只为在久违的考场上检验自己。

     我记忆中最深的是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出现,给渴望考上大学的青年们带来了自信和希望。它成了当时街坊、家庭、同学之间的热词,让我们兴奋不已。为了能早日得到这套丛书,在新华书店门口出现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正是因为这套丛书,一些被“文革”耽误了的青年人的命运,从此有了改变。

    有人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少有的一场读书热潮。而当年朗朗的读书声,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读书。

    不读书的人,久久的在原地踏步,一辈子生活就那个样;读书的人只吃一时的苦,这种苦还会让我们乐在其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捷径,那一定是读书。读书,会让一个人变得柔软而坚韧,会让我们获得从内而外的蜕变,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拓宽我们的生命厚度。

    这正应了李苦禅的一句话:“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在杨绛的心中,不读书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和浪费。

    书是无数智者最丰富的思想,最深沉的情感和最成熟的经验总结,是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类对人生的感悟和总结。

    读书就是和这些最优秀的人的灵魂进行对话,因此,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就如同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捷径,每天在知识的海洋中傲游,在书里面早已见识过无数时代的变迁,潮起潮落。无数理智与情感的波涛在心灵间对撞,最后沉淀出一个智者独有的沉稳与从容。

    古代的诗人们都把读书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儿,有人忘了时间,有人无一日不可读书,有人白发眼花仍然坚持读书,因为他们知道,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加优秀。

    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宋代陆游《读书》: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即使你不需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 书 改 变 命 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zl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