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发展曲线是春秋列国中最为特别的。
其他国家的发展史都是一个逐渐中原化的过程,比如楚国,虽然一开始也是蛮夷,但是后来不懈地吸收中原文化,成功地成为一个礼乐之邦,文化非常发达,甚至变得比中原国家还讲究。
但是秦国的发展路线与楚国相反,秦国在一开始也曾经努力中原化,但是中间因为一次偶然事件掉了头。
秦穆公时,西戎的使者由余前来拜访,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次对话。秦穆公问:“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中原国家有诗书礼乐,现在尚且乱成一锅粥,你们西戎没有什么文化,治理起来是不是更难啊?
在由余看来,诗书礼乐,正是中原国家混乱的原因。因为中原文化发展的规律是国家富强后统治者必然骄奢淫逸,下层则以礼义的标准来要求上层,导致国家上层和下层分裂,造成内乱。而草原民族文化则不然。草原地区物质文化不发达,贫富差距也不大,他们没有民主观念,没有权利意识,能吃苦,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上下一心,都很团结。
因此,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文化是最独特的。秦国百姓和游牧民族一样,停留在“淳朴忠厚”的半野蛮状态。与中原散漫的农业文明比,秦国文化具有纪律严明、上下一致的军事化作风:“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