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其他人眼中再完美的教育,也有出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很可能是大问题。跟随人的自然规律,以孩子健康快乐为基调,适当引导,不要盲目跟风。
2、大家都会遇到问题,所以对自己教育孩子存在不足这一个事实,要接纳,不要焦虑。
3、中国五种典型的家庭模式:指责型、迁就型、父母意见不一致型、说教型、留守儿童型。最好的是第六种,平等型。虽然并没有传授如何做到平等型的家庭,但是在闭眼回忆自己童年的过程中,我震惊地发现,自己曾经是如何被对待的,现在自己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我仔细体会着,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打骂或者指责我,也没有宠溺,母亲一直在身边,没有外出打工,我是那种觉得比较平淡安稳的童年,觉得父母会讲一些道理,没有到唠叨的地步,但是如果要对型号的话,但是是属于说教型。而我对孩子,也是这种模式。而公婆平常的相处模式就是互相掐嘴皮,老公跟我的教育观念也有一些矛盾,我讨厌争吵,但是当我在费心教育孩子时,被老公打断或者出现与我完全相反的观点,让我好不容易建立的秩序或者习惯崩塌,我非常愤怒,包括对不好结果的愤怒,更是对队友不支持不配合的愤怒,对队友不理解不体恤的愤怒,于是会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发作。这些事实让我震惊。孩子就是自己的镜子,社会科学也是科学,规律谁也逃不过,都是芸芸众生,只有努力学习、经营、修正,才会有好的结果,不能心存侥幸。
4、而现在要做的是主动学习如何构造一个平等型的家庭,一点一滴积累,做到实处,让孩子长大了为有这样的家长感到幸运。今天看到连岳的文章,积累一点,要学习做一个商人思维的人,而不是文人思维,跟孩子好好说话,给孩子好的感受,孩子更容易接纳,不要直接批评、否定,也许他理解不了,或者他理解得了,作为一个慢慢懂事的小人儿,他也不愿意接受,作出积极的反应。
5、最重要的是,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分享心得,有抗拒的情绪,那凭什么要自己的孩子积极、开朗呢?如果自己站在舞台上也紧张、局促,那么凭什么要自己的孩子自信、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