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毕业季,因为有你!
【天光学术】界定论文研究问题能否成立的两个标准

【天光学术】界定论文研究问题能否成立的两个标准

作者: 天光学术论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0:18 被阅读2次

       什么是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人问过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般也是不统一的,为什么会出现回答不统一的问题?因为问题是一个选题,甚至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它是无形的。没有问题的论文很明显,但有一个好的问题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要想搞清楚研究问题到底是什么,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一篇论文有没有问题,但如果想判断一篇论文中的研究问题好不好的难度是很大的。那么,近年来我也一直在不断思索研究问题到底是什么?尽可能的抽取一些共性的,大家都能模仿去做的一些特征。

       在这里,我给大家抽象了两点,这个环节还有一些标准的,这些标准一方面可以辅助大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另外一方面它可以反过来框定研究问题,对研究问题也有一定的界定作用,它既是验证研究问题值不值得去研究的标准,同时也是界定问题能否成立的标准。第一,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可以是通过看文献或其他方式生成的,那么大家也可以质疑别人的观点,甚至有一些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这些都是可以的。第二点,有批判的陌生感。假如论文的研究对象找到的切入点是基于批判立场的,能够给人一种陌生感,那么这可能能够构成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比如学生廉价投票权、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过山车现象等,这种东西不来自于文献,来自于我们的教育和生活中,是大家经常能遇到的,虽然是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并没有人提出来,那么这些作者一下就把它们提出来了,也成功给大家制造了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我们强调研究问题一定是要基于批判的陌生感的,自己不能瞎搞。比如写大学教师的成果产出的过山车现象,它其实是在批判这种现象,作者并不是提倡这种现象;学生评级评教的廉价投票权问题也是在批判和反思,并不是说这个现象是好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能瞎搞,一定要基于批判,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这些东西讲起来是比较简单的,但想要真正把它落实到论文写作的十几行动中去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你想要克服不会写论文的障碍,唯一的办法就是练,必须行动起来,多练习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看一下它们的选题的情况,比如《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吗?——兼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这篇论文,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在讨论公有制跟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到现在我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能叫市场经济?为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前面加一个定语?那么,我们给它加定语意味着我们有一个隐含的假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跟市场经济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直接叫市场经济,就成了私有制的了,因为它就有这样一个隐含的假设,由于这个问题一直含混不清,所以一直有人在研究,近两年又有人出来研究,他就提出了问题:市场经济是否必然的与私有制有关?市场经济难道就不能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吗?这是它的研究问题。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但它有一个新观点,并且它的研究问题很明确,就是市场经济跟所有制的关系。再比如《吃喝费用的“得”与“失”——基于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率的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吃喝费用的“得”与“失”的问题,任何一个组织,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校、公司,只要是个组织就会有接待费,尤其是在中国,接待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钱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你是花一千还是花一万?那么,这篇论文就来衡量它的“得”与“失”问题的,它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衡量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把它纳入到学术研究或论文写作的视野里正经讨论的并不多见。再比如,《学术写作中文本借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说的是引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个研究很严肃,也很有趣,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下载这篇论文看一看。那么,引用是否会影响论文质量?这个问题的答案既不是会,也不是不会,它的答案不会那么简单,这是很难判断的。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多引用少说话,很多人一直质疑多引用少说话难道不会造成重复率过高吗?这个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再比如《“教学理论”“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概念之辨 》这篇论文是对三个概念进行区分,这是它的研究主题,它的研究问题就是这三个概念用的比较混乱,作者想对此做一个辨析,研究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再比如《关于“四马分肥”三个主要问题的订正》这篇论文针对的是四马分肥,作者认为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不管是教科书还是学术界,对此都搞不清楚。再比如《减负如何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从“水龙头理论”反思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与实践》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它的问题也很新。像前面的市场经济跟私有制的关系,吃喝费用的利弊等,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新,只不过我们很少有人把它纳入到论文写作的视野里来,但减负如何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这个问题是个新问题,因为我们喊减负都喊了很多年了,我们一直都认为减负是个好事情,学生和老师都很欢喜,大家都认为减负就是少学习多玩,这只是一种字面上的理解。其实,减负问题是很复杂的,它到底是不是少教少学?减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如果是一个外来词,它的本意是什么?如果是一个本土词汇,它出现的背景是怎样的?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涉及到我们关于减负的理解。我们一直提倡的减负,把它当成一件好事情,甚至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减负的政策,比如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等,但近几年大家好像突然又幡然醒悟,减负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地方减负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因此开始有人进行反思了,减负到底对不对?像这位作者就提出了减负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这就是反思的结果,对减负政策反思的结果。那么,如果减负是错的,那不减负是对的吗?这样一思考的话事情就乱了。我们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基本能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光学术】界定论文研究问题能否成立的两个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e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