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十一)齐家与治国

《大学》(十一)齐家与治国

作者: 汐暮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11:46 被阅读0次

1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憤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这一段重点说明上行下效的道理。你要求下面的人怎么做,家人怎么做,不是要耳提面命地去督促他们,而是按照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自己做到了,大家就都能做到,

以恩相亲,“仁”,以礼相敬,以利相让。“仁”和“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上面的人贪,下面看见了就会学习。一句话,就可以破坏一件事。规律就是如此。

如果你要求别人做的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相反,这样的命令,下面的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听从。所以,要求别人具备的美德,要自己先具备有了,才能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毛病了,才能要求别人也没有。如果你自己都满身臭毛病,却要别人做,别人就觉得你可耻,没有人会听你的。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自己就是一个恶人,却要责人之善,正人之恶,那就是己身不恕。如果这样还能晓喻他人,使人向善,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藏乎人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藏,是存。恕,是将心比心。喻,是口头告诉、知晓、明白。

如果自己身上有了恶,要先自己除去了,然后说人不是,使他改正恶,这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恕道。

恕道,是儒家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将心比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推己及人。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做到。希望别人怎样,自己先怎样。由近及远。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就不要对别人做。也就是修身。修身是天天都需要做的事,一辈子需要做的事。

2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引用《诗经》三段话,说明治国必先齐家。女子只有使家庭和美,才可以母仪天下。做兄弟的能和睦,才可以教导国人。容貌庄重严肃,才可以教导四方。

为什么治国必先齐家?因为只有自己能成为家族的榜样,所作所为能影响父子兄弟,让他们乐意效法时,才有可能让天下人效法。如果在家里都没有威信,家人都不信服你,你如何服一国之人?家人都不爱你,你如何得一国之爱?

这就是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从哪儿做起。

相关文章

  • 《大学》(十一)齐家与治国

    1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憤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

  • 格物

    男子汉大丈夫,自当横刀立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大学》云:欲平天下先治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

  • 《大学》第45课

    作者:陈婧 《大学》学习心得: 1,回顾《大学》讲齐家治国的精华内容。 治国的根本还是要从齐家开始。能建设家族兴旺...

  • 教育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指出:“教育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从人出生...

  • 境随心转

    《大学》有言:“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矣。”故欲得天下之大成,必先修其内心,使之不随境转,不由...

  • 离婚记(六)

    在《大学》这部传统经典里,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必修课里,齐家是放在治国,平天下...

  • 《大学》16:齐家之于治国

    《大学》16:齐家之于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

  • 看汉霍光衰败有感

    《大学》讲, 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似治国平天下最难,实则修身齐家也未必简单。 霍光算得上...

  • 本立而道生

    上周课讲了齐家与治国的关系,说是齐家治国,但又不仅仅如此。无论齐家或治国都可以引申到许多方面,体现出儒家的道,而我...

  • 大学修身记一2022-06-08

    感悟《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大学原文当中,就是看不到对格物与致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十一)齐家与治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gb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