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到几篇“不想写”了的文章。又读到小邓律师的大儿子周家老大(小学一年级)的文章,不能说是文章,算是日记,我这个最近没写的人忍不住说几句。
我不是不想写,是不写。“不写”与“不想写”的区别是有没有纠结这个环节。
我写作最费的是眼睛,即使换了电脑,也费。写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模糊不清了。尤其晚上,两眼干得要命,滴眼药水都不管用。周末集中写篇稍微长的文章,一个姿势,等到了星期一上班,同事说:你没休息好?这话背后的意思是,你看起来很疲惫,老了许多。
所以,我就不写了。算个帐,写作和健康哪头更重要?当然是健康。为了健康,不写。
但这个不写,并不是指永远不写。那股劲儿上来了,就写。比如现在。写什么,写得好与坏,就更不用管了。
有些人一直在写,佩服。希望那些人一定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再说周家老大的文章,随便找几篇:
打羽毛球篇——
跟爸爸学打羽毛球,我打了好久,都没有学会,有时候我可以打过去,很多时候我都打不过去,然后,我就只能负责捡球了,但是,我也很开心。
吃龙虾篇——
今天中午妈妈做了美味的龙虾,妹妹开心地要去吃龙虾,但是妹妹只能用手拿,搞得脏兮兮的。
我在心里想,为什么妹妹要用这种不干净的手法呢?于是,我决定跟着妹妹玩一玩,我发现龙虾钳子还挺好玩的。后来,我就跟妹妹玩起来钳子大战,玩得越来越开心。
然后,妈妈一声大喊“好好吃饭!”我被吓了一跳。
怎么样?画面感有了,背后的人物也有了:爸爸,妹妹,妈妈。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快乐家庭的氛围写出来了。
小学一年级同学写的,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生动有趣,自然清新,毫不做作。我们大人写文章往往讲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掌握的技巧多了,想得比较多,下笔就谨慎多了。至于写出来的东西,那就各有千秋,也可以说是形成了各自的腔调。好坏就不说了。
阿城的《孩子王》里,当了老师的知青老杆儿是这样教学生们写作文的:
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管抄什么,反正是不能再抄了。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别给我写些花样,什么“红旗飘扬,战鼓震天”,你们见过几面红旗?你们谁听过打仗的鼓?分场那一只破鼓,哪里会震天?把这些都给我去掉,没用!清清楚楚地写一件事,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来,路上见到些什么——
学生们又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别看你们上了八年,你们试试瞧。好,咱们现在就做起来。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篇流水账。”
我读周家老大的文章自然想到了《孩子王》。再读《孩子王》,还是爱不释手。于是就想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