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作品,这个毋庸置疑,这一点体现在宝玉与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为何黛玉去世,最终宝玉迎娶薛宝钗?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最后并没有开花结果,这让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自由恋爱不得善终,其实黛玉落得个以死结尾的结局,完全在于她自己。
黛玉的一生都生活在虚幻和向往中,不愿意接受现实世界,虽然她也明白现实比理想更重要,得到比的不到更珍贵,可是她就是愿意沉浸在幻想中,不愿意走出来,因为她不愿接受现实的残酷和冷漠。这其实是所有女孩子的通病,宁愿相信美好的爱情, 也不愿意承认爱情里的痛苦。这也就是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在谈恋爱时把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就像是蜘蛛一般总是作茧自缚,用自己的丝来把自己捆绑束缚。
黛玉的悲剧来源于她对他人的不信任。黛玉年少丧母,长大后又丧父,无父无母的她,缺乏一种安全感,她对人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进入荣国府后,尽管外祖母对她很是爱护,可是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在生活中她战战兢如履薄冰,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因为缺乏安全感,别人的一举一动对她而言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黛玉的悲剧来源于失去自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黛玉外面的世界只有宝玉,她的一切几乎都是以宝玉为中心,可以说她很多情况下是在讨好宝玉。黛玉之所以能得到宝玉的喜欢,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两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首先黛玉能投其所好,宝玉吧爱学习,就是喜欢看黄色小说,黛玉并没有反感他,而是陪他一起看,虽然这不符合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可是她放下矜持,就是为了“讨好”宝玉,为了与宝玉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有更多的相处时间。相比之下,宝钗的做法更显理智,她劝宝玉最好不要看此等闲书,害人害已,是真的为宝玉好,在爱情里面宝钗是理智的,她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不会放纵宝玉,也不会为了讨好对方而做一些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我们今天的女性来说,其实很多人就像是黛玉,可能一开始比较理智,可是当两个在一起后,女方往往会为男方改变自己,变得没有主见,没有自我,甚至为对方为家庭做出牺牲,所以最后被男人抛弃,我们怪男人抛弃自己,可是自己想想看有什么值得男人留下的理由呢,那时的自己已经变得不像自己了。
黛玉的悲剧来源于遇事只会哭。黛玉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五十六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此词其实是黛玉自己的真实写照,葬花,其实葬的是她自己。《红楼梦》的开头就说明黛玉就是为了向宝玉报恩,与其说是报恩,不如说是还债。黛玉用自己的眼泪来报宝玉的深情。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在遇到感情的挫折时,女人几乎都会选择哭泣,用一句很经典的话来说“爱你的男人不会让你哭泣,不爱你的男人哭瞎都没有用”。
黛玉的悲剧来源于失去靠山。婚姻是一场政治基础上的合作。其实黛玉又何尝不知道形势,只是她没有能力去改变,对于现状只能是顺应和适从。黛玉与宝玉的结局其实在林如海去世时就已经注定,如果林如海依然是扬州盐政,或许黛玉与宝玉两人还会有机会。在林父死后,黛玉无依无靠,这是不能被荣国府所接受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婚姻从来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他们身上所承担的是整个家庭的荣誉兴衰。贾母虽然是黛玉的外祖母,可是其实贾母心里还是把黛玉当做外人的,毕竟黛玉姓林不姓贾。在宝玉跟黛玉之间贾母还是比较倾向宝玉的,跟宝玉比起来,所有人都必须往后靠。所以,在失去了父亲这个靠山的黛玉之后,也被外祖母抛弃了。反映在现实来看,门当户对依然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两人在一起必须要有共同的三观,以及差不多的家庭背景,这样才能长远下去。必须要立足于现实,不要再相信童话故事里面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了,我们谁都不知道灰姑娘与王子婚后的生活。王子与平民的爱情是不现实的,生存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在一起是一定会有矛盾的。
黛玉的悲剧来源于爱得太深。黛玉临终前说:‘宝玉,你好.....’,话未说完便气绝,这就很令人遐想了,很多人说可能是“恨”,这谁又知道呢。黛玉对宝玉爱恨交加,临死前依然无法释怀,这大概就是黛玉的爱情吧。
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角觉得惋惜,可是仔细想想却又觉得是“咎由自取”,感情的世界里,往往是女方付出的比较多,爱得比较深,为了对方失去自我,最后却落得个被抛弃的结局,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才更应该明白,爱情不是全部,只有自己不断得变得优秀,才能保持爱情的新鲜感,不至于最后像黛玉一样“含恨而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