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算是本家的亲戚,大概初中没读完就辍学谋起了营生,十几岁的年纪就早早地把家里的农活接管下来,记得那时的二八大杠还是伸着腿从大梁下穿过去骑着的,总是一幅风风火火急吼吼的样子,每次见了我还会主动打个招呼,问起为什么不上学了,他说看书太愁,还是种地轻松些,父母也乐意把家里的活计都交托给他,道也省心,而他也的确擅长那些活计,方方面面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再后来,听说在镇上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有儿有女。印象中,他绝对算是顶精明的一个了,尽管读书少,但那股子机灵劲儿一点都不差。不知道后来的他对上学这件事是怎么看的,但我想,他当时的选择或许也不算坏。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尽管是普遍意义上最有效率的一种,但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来说,实现的方式还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正如文中所言,读书带来的是眼界与思维的拓展,是能够改变一个人与格局相关的认知边界的。大概聪明的人无论读不读书都是能够悟到一些生活的道理的,只是深与浅、清晰与模糊、能不能表达与传递的差别,就像上个世纪中页的那几代人,读过的书不多,但了悟的道理却不一定少,其中也有一条,读书少会吃亏,吃不识字的亏,吃不会说的亏,吃见识短的亏。说到底,书还是很有必要读的,读书所带来的回报永远会超过你的想象,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与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生活的苦、人生的苦中学会作乐。
爱或者不爱,真相都在眼神里;有多爱,答案都在日常的细节里。面对物质的日渐丰盛,曾经的共苦已是追忆,留下的刻痕有多深也只有爱的深浅才足以对应,当把婚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早晚会经受爱情觉醒的考验,到那时,能否同甘才是爱或不爱的最终解。希望每个人都能因爱情才选择婚姻,或者能够把婚姻浇灌成爱情,也希望这样的希望不只是痴心妄想!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因为美食里就藏着爱,是因着爱才有了美食的香气、味道和口感。橘子与凤梨罐头是这样,炸酱面和京酱肉丝更是这样。
没有自律的土壤,单靠法律来规范行为,太不现实了。利字当头,没有刀架在脖子上,有多少人会主动去选择善良?好的教育,让人懂善恶明是非,教人知规矩有底线肯担当。可惜,我们没有,从学校到家庭,都鲜有这样的好教育。
不守规则的人,就是一锅香汤里的臭虫,会勾起别人原始的破坏欲也变成臭虫,对孩子尤其具有模仿诱惑力。平常所见的闯红灯、跨越隔离栏都是很典型的,另外,图书馆占座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在公共图书馆,还有人甚至为此动了拳脚,可以想想这些行为对来读书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漠视规则,终会为此付出代价,前不久的中兴不就是鲜活的一例。远离漠视规则的垃圾人,生活会美好很多。
这是教育的失败!有了学历,有了知识,有了地位,有了财富,有了自己的家,却丢了孝道,丢了责任,丢了与亲人的联接。这书算是白念了!
革囊众秽,人皮口袋,哈哈哈
PS:生而为人,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之所以为人的来由;长路漫漫,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那个可以相伴一生的另一个同类;人生苦短,希望我们都能不负所托无愧于心快乐而轻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