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9901/e330f64ce112c1b2.jpg)
为什么,知道不要什么,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加重要?
这句话困扰了一小段时间,自从两周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一句话,我小小的脑袋就开始装满大大的疑惑。
我本以为“知道”比“不知道”重要,因为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是迷茫的,是可悲的是空洞的,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信念,我们才会去向着信念努力向前。
但很显然以上这句话推翻了我的想法。
直到昨天晚上,无意间与男朋友聊到我每天写文的烦恼后,他建议我试试写写哲学类的,觉得我可以多看看哲学类的书。
于是我问他,说到哲学,你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说是“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我说“生活就是哲学,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哲学”
三十辐,共一 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11章,解释了关于“有”的便利“无”的作用。也让我们反思到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到的,就是“无”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9901/b3bb278ae83c24af.jpg)
于是就这样一股说不出的东西片刻让我顿悟了,我最开始思考的那一句话,为什么知道不要什么,比知道想要什么更加重要?
我想这根人的思维有关,也和家庭教育有关,一直以来所以人都会问你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没有人会问你不要什么?她们只是会告诉你,不要乱花钱,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交这样的朋友。于是“不要”渐渐的似乎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变成一种否定.禁止的东西。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如何在思维上打破惯性思维,去注意到并且认识到不想要的。
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整理也被我们关在了门外。
在我们极力反对错误时,就反对了自己的一个机会,《平凡的世界》中当孙少安第一次提出,从集体挣公分转换到责任制生产时,当时的社会和人们觉得少安的行为是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最后随之社会的改革发展,还是实施了。
然而“无”最为重要的就正是因为“没有”的产生的可塑造性,可发展性,是我难以估量的。
举个例子,很久以前我们说非洲没有人穿鞋,但是有一个中国人决定去非洲买鞋,人们都觉得很荒诞,她们不穿,你去卖鞋不是亏吗?但是另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小伙却赚了一笔大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9901/ad76dd4b3e915cf2.jpg)
有时候我们没有的东西意识到的东西,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可能是决定我们人生道路如何走的东西。
意识到,可以改正,可以发挥,可以创造,这种潜力我们无法估量。
[仅自己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