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互+网站听几位老师的分享,我的心紧了几紧。是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离不开鼓励,更离不开沟通。老师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少之又少,使教学似乎总感觉孤掌难鸣,不能达到预期。
虽然我们也不乏沟通——打电话,发微信,发短信,甚至是偶尔见面了,紧抓千载难逢的时机,把孩子的在校情况倾其所有,一哄而出,只恨不够尽兴,只恨时间不够充足,准备不够充分……或者累积一箩筐,只等待社会各界,学校家庭为我们专设的那一天——家长会,来向家长们一一汇报。但,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作用甚微………
昨天的李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沟通的最好方法,还是我们最传统的方式——家访。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早已忽略和遗忘的形式,殊不知,它依然是最最有效和温暖人心的一款。它最能解决问题,最能走近小朋友洁净心灵。
曾几何时,那时我还是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我们冒着风雪,踏进辍学孩子的家中。看着孩子激动的眼神,看着家中简陋的摆设……剩过千言万语
还曾记得,我的一个女学生,成绩一向不错,忽然一天同村的孩子告诉我,她不上学了。当我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她正端坐在炕上,怀里抱着小弟弟——父亲外出,妈妈不能独自照顾家庭……
……
那时候没有更多的通讯设施,可我们却得到的是第一手的资料,了解的是真实的情况,解决的是根本的问题。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
姐姐跟好几家一起租住在一个大院里,他们都是为孩子能更好接受教育,临时搬进县城的。当然,这个院里聚集了好多小顽童。好几次我到姐姐家吃饭,都见到了这些小顽童。我是小外甥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有一天,我站在院子里看她们玩,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孩子们不在意,也不怎么愿意搭理我。我继续说,我是刘欣怡的语文老师——这一下,可惊到他们了,他们瞪着圆圆的眼睛,问外甥女,真的吗?外甥女儿点点头。微微一笑。继而骄傲地说,当然了!然后孩子们像是在问伙伴,又像是在问我,她怎么了?呵呵呵,没怎么呀!我来她家串门,顺便来她们家吃顿饭,捎带着了解一下我的学生喽!我给她们解除了疑虑。孩子们立刻显示出羡慕的神色。我的外甥女更是一脸的得意和幸福——这是一种独占师爱的骄傲。我看到了,我理解了……
有些东西,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独特的意义和魅力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的。今天,我如梦再醒,我要捡回曾经的经典,让它再次成为我,家长,孩子沟通的桥梁。重新踏上家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