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担当者”发起的“共读”活动,看到要读的书是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顿感十分亲切,竟有些迫不及待了。
我虽然只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可像于永正老师这样的大师在我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感到熟悉。因为,我不仅拜读过于老师的文字,而且亲眼目睹过他的课堂风彩。
说于老师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导师一点儿都不夸张。我是2002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这种装备,可就在我走上讲台两三个礼拜的时候,意外地在学校仅有的一柜子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影响了我近20年的书——书名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其中有好几篇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印象最深的是《鸟的天堂》一课。于老师让学生模仿鸟儿的姿态,学各种鸟叫,入情入境地感受鸟儿早起时的欢快,这些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当时我还现学现卖,照着于老师的思路给学生上了这课。当然,其中的意蕴、内涵岂是年轻肤浅的我所能学得来的?我只是学了个形而已。但是,它为我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奠定了正确的底色。
2006年国庆前夕,那是个难忘的记忆——我在兰州军区体育馆见到了于永正老师。当时已65岁的于老师连续上了两节课,执教的是习作——"人物对话描写"。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作文课可以这么上,教作文可以这么有趣,写作文可以这么轻松。课间休息的时候,于老师还演唱了京剧《霸王别姬 》中的"虞姬"一段。我整个人都被于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震撼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的大脑再也接收不了别的东西了。回到学校,我赶紧在班上进行了实践,虽然效果只及于老师的十之一二,但比以往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带一个新的班级,在适当的时候总要教学生"描写人物对话",反复磨练了几茬,教出的这类作文总算能拿得出手了。后来,在"对话描写"的启发下,我又自己尝试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描写各种场面等教学,也均收效不错。
近几年,我又读了于老师的《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和《我是这样教语文的》,也从网上零散下载读过一些于老师的文章,如:"五重教学法"、"我是这样备课的"……
现在,我的教学生涯已迈入了第20个年头,一路走来,在小圈子里略博得了一点儿虚名,但这都离不开于老师以及他的教育智慧的引领。对于于永正老师,我不光敬佩,更是满心的感激。我感到于老师就像个慈祥睿智的老熟人,即使今天他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我依然觉得他从未离开。
今天,当我读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我和于老师是有"缘"的。既然有缘,就该让它成为"永久",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于老师说的那样,用文字凝固下来。所以,今晚我才敢敝开记忆的闸门,像挤牙膏一样用笨拙的文字把过去和于老师有关的点点滴滴写了出来——因为我怕记忆一旦消失,这些就不复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