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由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八月十五的习俗: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习俗中,燃灯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人们在中秋之夜会点燃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家中高处。燃灯的意义在于寄托人们对月亮的崇敬之情,也象征着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如同明灯般明亮、美好。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吃月饼的习俗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不仅如此,各地的中秋习俗因为地域、风土人情的不同也不尽相同。还有如赏桂花、玩花灯、烧塔仔、观潮、吃芋头、舞火龙、走月、玩兔儿爷、吃南瓜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