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读后

作者: 宵汀 | 来源:发表于2021-08-01 18:25 被阅读0次

《自深深处》0704

一直听说王尔德,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特别留意过他的生平、作品,也应该没有特别去找过他的书来看过。自深深处这本书购买于去年的双十一,不记得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记录在了想要阅读的书单里,赶上一个想要去采购的时候,成为了书架上的一员,跟着我几经迁徙,终于在这几天,因为薄薄的体积和简单的颜色,成为我阅读的选择——我看书,还真的是有够随心所欲的。

我原以为是很多封信的合集,没想到一口气看了一半才发现,这只是一封信。开篇的痛诉让我一度不能理解,这样的烂人,如何值得你王尔德对他这样的付出呢?结束一段感情竟是如此复杂艰难的事情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意识到,的确很难。

艺术家之区别于常人,王尔德认为主要区别在于想象力。但远不止吧。艺术家的生活是远高于现实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想象力是他们生活的基础,博大而又虚无,他们也的确需要一些额外的精神来给予这些基础以力量——否则脚下总是虚无的,焉知何时会跌入深渊呢?

王尔德的自白让人感动,原谅不是为了原谅你,而是为了自我的救赎,就像耶稣之爱众生一样,个体英雄的存在本身,并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为了自我灵魂的圆满。只有活成了自己,才有可能去博爱众生——因为自我圆满了,众生在其眼中,才是真正的平等了。

我们一生,所有的经历生平,应该都是为了自我的救赎吧。能够安心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成长——认为苦难是财富的人,是不是也是如此理解认知的呢?

我不敢说自己看懂了,但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一点什么。。。

《大象席地而坐》0711

你站在这里,就是你现在站的这个地方,然后(王金指向远处),可以看到那边一个地方。你相信那里很好,比这里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里的问题——王金

可是我们还是去了……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解决问题,还是寻找自我……

韦布,于城,王金,黄莉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见的,和我们看不见的,而我们,又是谁?

今早在翻看一本搁置了很久的心理学书籍,中途却又插入这本《大象席地而坐》,读完了小说和剧本,突然之间有种明悟——我其实,一直在看得,不过是寻找真实的自己。

我不认识我自己,我对自己的面貌很模糊——所以不管谁给我拍照,我都感觉看起来很奇怪,很难第一时间把照片和自己联系起来;

我不认识我自己,我的很多行为想法和下意识的举动,都不知道来由,我没办法判断自己做决策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我看很多书,关于生死,关于人性,关于思想,最终发现我喜欢的关注的想继续去看的,几乎都是能让我感知到自己存在的。

引不起共鸣的书籍,从来不在我探索的范围内,我也不知道这是进一步地自我封闭,还是真的找寻自己。

满洲里有一头大象,它就那么席地而坐着,别人怎么看怎么投喂他都不理。

可是总有一些人,一些在自己的世界里被边缘被无视的人,想要去看看。

我们就在这里,生活在这里,问题也在这里,我们孤独,我们茫然,我们不知道生活在何方。

如果知道满洲里有那么一头孤独的大象在,我们也会想要去看看吧。

又其实,这里没有我们,只有我……

《刀锋》0712

一度以为在看另一本月亮与六便士。

又一度,想把书推荐给一位处于迷茫中的朋友——世人皆迷茫,总有人按部就班地遵从普世的规则生活着,也总有人坚持着想要去寻找自我。

最终,我啥也没做,就只是花了半天的时间安静地看完了这本书。

毛姆说这是一部真实记录的小说,除了名字每个人每件事都是真实的——虽然顶着小说的名头,我觉得自己还是勉强相信了的。

合上书,我一点都不惊讶地发现,我很喜欢这本小说。

我喜欢这里面的人物:把自己描写的很世俗很颜控的第一人称毛姆自己,那个无比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最爱自己的伊莎贝尔,世俗虚荣却也不乏热忱可爱的艾略特,清醒却也不肯独裁的布太太,甚至苏珊,索菲,格雷。。。

是的,我大概知道我为什么很喜欢这本书、很喜欢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了。

他们没一个是十全十美的,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怪癖毛病,索菲吸毒酗酒,伊莎贝尔虚荣爱钱,每个人的毛病都说得出一堆,可是每个人都如此真实,与清醒。

而浑浑噩噩世界中,清醒本身,就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事情。伊莎贝尔知道最爱的是自己,其次是拉里,但这并不妨碍她满心欢喜地嫁给格雷,忠实并喜爱着丈夫和女儿——前提永远是自己才是最美丽的那一个。

苏珊依附于画家们生存,用身体和家务交换自己谋生的食宿必须,她清醒地知道拉里不是她能爱的人,清醒地不交付心灵,最后清醒地成为一名画家、嫁给情夫——虽然不爱,但足够体面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拉里,一本书读完,我都不能肯定他就是男主角,他是一条线,牵起了很多人,他不走寻常路,谎报年龄去当飞行员,为了寻找自我不肯屈就任何一份世俗谋生手段,从书中寻找自己,倦了就交付于纯粹的体力——这一点让我想到平凡世界里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孙少安,当人们纯粹于体力付出时,大脑是不是真的可以充分的得以思考?比如我就挺喜欢在走路时各种胡思乱想的——拉里最终在印度,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并因此明确了自己想走的路。

印度,总让我想到灵修。拉里最终在深林深处找到自我的那一幕,描写的仿佛景象就在眼前,那个瞬间我有种明悟——人的视野想象,大概终将越不过自己曾真实看见过的——我好像看到那幅景象,不过是在某个壁纸截图中。。。。

我好像越来越喜欢毛姆了,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他的书,我喜欢他写作的风格,描写的方式,喜欢他笔下生动纯粹的人物,他借助对话表述的思想——客观呈现,自己思考,但又带幽默讽刺地带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人间清醒,那我对自己也应该有基本的认知,对于这本书的喜爱跟结局的圆满应该也有关系,就像布太太读书一定要先知道结局是好的一样,当阅读到最后,书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得偿所愿的状态时,那阅读者心情总归还是愉悦的。

很棒的一次阅读体验。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0714

一篇很适合心情愉悦时翻读的散文集。

简单的一些记录,很符合被推荐时的slogan——适合夏天、带来清凉感受的书。

心情很闲适,翻阅的很漫不经心,往往这样,到很容易有很一些意外惊喜的句子。

比如黄油——我虽然没怎么直接吃过,但是热腾腾的菠萝包夹着冰冰的黄油,简直想起来就要咽口水。而且我一直坚决地认为,烤面包一定要配黄油,配果酱简直是暴殄天物。茱莉和朱亚丽也说过,黄油才是法餐的灵魂。

雨是狗的名字,而不管主人是贫穷还是富有,狗都会对主人不离不弃,傻傻的狗。

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任何人之间,尤其是在情侣恋人之间。但是疲惫不能,这是禁忌,疲惫只能在夫妻之间分享,所以恋人可以一起做任何事情,但是任何会让一方疲惫的不行——哪怕旅游时逛商场——这个理念实在是,太酷了。

半夜吵架了就去书店——看书去书店图书馆就好,但是我还是喜欢买书,明明还有很多还没看完,唉!

很长的书,翻到第二篇章不想看啦,准备去看看其他的了。

《羊道: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0716

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始终隔着一面墙——不,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始终隔着一层透明的隔膜,看不见,摸不着,但即使是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们依然不在一起。

当众孤独。

李娟的冬牧场看得人印象很深刻,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游牧民族哈萨克,在寒冷的冬天里的放牧生活、尤其是那个住着人睡着不知道是猫还是狗的雪窝子,经常在我眼前浮现。于是看到了居然还有春夏牧场,我自然而然地就翻开了。

开头的感触,发生在李娟感慨自己相机坏了,因此错过很多美景记录的瞬间。

可是最美丽的景色、最绚丽的色彩,原本就只存在于记忆中,大脑真实地记录下来人类的肉眼所见,然后自行地进行艺术加工处理,通过文字或者语言予以输出展现——又或者就只是存在大脑中等着被深深隐埋。

这肉眼所见,即使表述展现的再好,也终不能被其他人感受到一模一样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孤独的由来吧!

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通过李娟的文字,我们大概能看到,就像看一部与我们无瓜的影视剧一样,看看也就罢了。

李娟的主观感受,大概带着我们汉族人接受的所谓生活道理,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恰恰是我最能理解、也最不喜欢的部分。

所以这样的文字,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的始终也只是客观呈现,不要加以任何主观评价吧,就像我愿意去看一部纪录片,但是我未必喜欢看评价——拿着自己过往积累的价值观,去称量别人的生活行为,非我所欲也。

可是还是感动的,这样的生活体验,我这样的普通人一辈子大概都难以接触,也就只能通过文字来想当然地去想象和理解了。

《一地鸡毛》0716

看这本书纯粹因为作者——刘震云。

很简短的小说,真实的让人心酸。说到底,不过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家庭,钱,人际关系,人情社会,求人办事,被人求办事,贪小便宜,又有内心的素养和坚持。。。

小说中小林一地鸡毛的日常,大约是八九十年代吧,毕竟都有微波炉了,我不确定,时代虽然滚滚前行了几十年,鸡毛换了颜色品种,但似乎依然还是那些鸡毛。

我其实不会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日常接触到的90后,95后,似乎跟以往的我们都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和眼光跟我们也不太一样,所以我其实很难真实地去想象,他们现在及未来的一地鸡毛,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的联系,莫名觉得有点点心虚,心虚得好像偷窥了别人的生活一样。可是,又莫名地真的好奇。

李娟笔下的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日常,是羊,奶,干活,对现实生活的忍耐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如果把二者联系起来,莫名看见了错位时空一般,而这明明是同一时空不同区域的人正在发生和遭遇的事情。

如果不同生活模式的人群联系的够多,是不是就组成了真实的我们的世界?而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我们的一地鸡毛是不是他人的心之所向?

毕竟,总有人活成了我们向往的样子,过着我们向往的生活,然后疲惫于自己特有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地鸡毛中啊!

《只有猫知道》0717

这世上,是不是只有人类,才会真实地、可怕地、纯粹地恶?

只是因为误诊,就要杀了病人;并为此杀了其他若干无辜的人,包括自己的岳母、同事、患者家属。。。

对于这动机的不解,远大于小说中各种逻辑手段的推测,甚至于感觉,为了强行圆满结局硬拗出来的故事情节一般。

不理解,不喜欢。

《无人生还》0718

人类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可以无所不能、并因此想要去决定别人的人生呢?

世人皆偏激……

《男人这东西》0718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很厚实的一本,题目叫《除了性男人还在想些什么》,嗯,除了标题其他内容都是空白,一度以为是不是我手机出了问题,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个玩笑。

我很佩服渡边淳一,一个男人,可以用无比细腻的笔触去描写女人的心理心态,我也曾一度怀疑,女人自己知道自己是这样的情况吗?

而且不论男女,人心人性,固然有一大部分是共通的,但也总有不一样的吧,千人千面,所以这里面应该涉及到一个概率的问题。

所以,渡边淳一写的这些文字里,他的知识来源是哪里呢?他如何确定自己理解的了解的,就是真实的呢?

所以很奇怪的一点是,这个周末看的几本书,都是短篇,但是我似乎都没有看到真正的书的内容,脑子里一直在转的都是其他东西。

就像那个疑问,我一直真的想去知道,90后、95后,他们的人生想法和现实,是不是也真的就是换了一些关注事项、但是依然是那些大框架下一地鸡毛的日常?曾经多彩鲜活的青春,也都将进入到衣食住行房子车子工作生存这些主题里面吗?青春的梦想,真的只留在青春吗?

这想的都是些啥啊……

《檀香刑》0720

如果我们知道,当下的一个举动,会对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还会不会坚持去做这个举动?

蝴蝶在煽动翅膀时,怎样都不会联想到自己顺乎自然本心的行为,会对千里之外造成怎样的破坏,因为这本就是它的本能——而这也是动物与人类的区别。

倘若人人都在行动之前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大约也不会有今天的社会和所谓的发展了吧。

所以我们当如何活着?用情感的本能,还是理智的指挥?

这不知所云,又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也没啥具体的关系,不过是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大杂烩在一起。每一步都是人性,每一个选择都是人心,在当时的背景当时的社会里,人命、家国、情感纠葛、自我的选择,谁也不能说谁错,谁也不能坚持自己就对。

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在解放前有人要去当内奸,有人告诉他:我们是站在历史的今天看过去,所以感觉胜利在望没有必要意义,但是在那个时代、真实的人们的心里,谁也不知道光明什么时候会来,也许明天,也许永远不会。也因此说明,那个时代为了内心的信念坚持的人,做得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而那些坚持不下去做了逃兵的人,换位思考,也许也能被理解——理解,但不认同。

所以这个理念其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这世上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人真实经历过的人生,又怎能知道他的抉择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事情上皆有端倪,只是自己不曾留意过,就好像最近这几天,我开始留意到身边的电瓶车。我发现很多人都在骑电瓶车:速度快体积小价格低,短途通行确实很方便。但是我始终不能把电瓶车跟我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从小没有这个文化氛围,电瓶车风靡的时候,我已经接触到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我的日常生活里没有这个选项,我怎么会想要在生活里添置它呢?

所以想想是不是也很可怕,人是真的只能在自己的认知下生存的,我们能看见的永远超不脱自己曾经接触过的。所以扩大的眼界多经历多接触又有多重要。

我的大脑是一个漩涡,我看见了一些东西,又好像没看见。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租赁猫》,今天看了一本小说《檀香刑》,唯一的共同点是都与猫有关,租赁猫,说出口的寂寞,心中的空洞,用猫咪的陪伴来填补。檀香刑,一出大戏,一个猫腔戏剧的湮灭(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作者为了小说杜撰的)。我其实更喜欢狗,大概因为我知道自己猫性很重——若是莫名不喜欢某样东西某个人,皆因对方身上有自己的特质,并且自己恐怕并不喜欢。

好像很难对小说本身做什么评价,看得很潦草,不是当下的我想要看得故事,只是,算时打发时间的一本吧。

可怜

《我的名字叫红》0730

这是一本,我几乎没看懂、却也看了停不下来的书。

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从《锵锵行天下》中得知了这本书。

突然就词穷了,不知道是要介绍书的内容,还是自己的感受。

看了一半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开始去百度何为细密画,由来经历发展以及最关键的,成品是什么样子的。

百度完再回来,觉得自己好像看懂了一点点:这其实是一场关于细密画传承的故事啊!里面夹杂着爱情、悬疑、传承、历史、传统,不断切换的视角让我们全面地感知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不单是人,甚至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视角和故事——以至于整本书感觉很厚重,内容特别饱满,然后也特别让人感觉,嗯,好像专业的细密画相关的我都没看懂。

隐约觉得是两种不同风格画法的问题,重复经典还是融入个性,哪种更能带领细密画走得更远,好像是这样吧?

呃,略有些心虚,权且如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月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pm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