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请让孩子做自己

请让孩子做自己

作者: 锡九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02:16 被阅读0次
    请让孩子做自己

    我不反对父母把孩子拎到精卫中心游历一番,戴个莫名的帽子回来,诸如自闭、强迫、多动、智障、注意力缺陷等等,如果这些名词能让父母们安心的话,当然可以这么做,相比于这些让人感觉不适的症状名词,父母能够安心才是更重要的,安心了,才能在当下。当然,对于真正生病了的孩子,精神医学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的。

    看到父母们艰难地克服重重心理障碍、克服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把孩子送到咨询中心来,真的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这个年代,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并没有被整个社会真正地包容,甚至那些名词很有可能将孩子们化为另类而远之。父母们能够克服如此多的压力,想法设法地帮助孩子,是多么的难得!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动力和助力,我时常被深深地感动着,父母之爱,那么复杂,又是如此的天然!

    想起在一次乘坐地铁,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位成年自闭症出游,起初我有点紧张,但因为和这个群体接触过,很快克服隔离感,与这位成年自闭症点头聊了几句,他很开心,一路一直盯着我,能够感觉到他迫切要与人联结的需求。妈妈更开心,她说:谢谢你,很少有人会跟他聊天。一刹那,我几乎落泪,妈妈的不易、孩子的渴望让我对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产生了一些愤怒。

    记得儿时,那会儿没有这些标签式的名词,或者说那些名词还没有被普及。当时我们班级有一个“傻子”,搁现在,会被诊断为智障的那种孩子,会被划分成特殊人群,会被阻断“正常生活”的路。当时,我们觉得他笨,总欺负他,他因此学会了哭、学会了委屈、还学会了告状,老师们总嫌弃他笨,但从来没有放弃他,作业写不好得重写,背不出课文要留校,待遇和我们其他孩子是一样一样的,当然,他依然几次留级,初中勉强毕业,这几年回去,听说他早娶了媳妇,生了两娃,夫妻可能都是傻的,但都有一份简单的自给自足的工作,父母帮扶着他们,等父母老了,孩子们也长大了,也能够照顾他们,他们该体验的生活一样也没少。至今,我也没有办法把他和我现在所见过的被诊断为“智障”的人等同起来。在我看来,他始终都是一个笨傻的正常人,小时候没有人给我们灌输类似远离他、隔离他的意思。那个年代,还是纯真的。

    想想我几年前工作过的智障群体,他们早早地被划成特殊群体,他们上特殊学校,社区对他们特殊照顾,他们可以从社区领取工资,但是大部分人是不能被放进正常生活里的,当时团体里有位女生,一直很渴望成为新娘子但几乎不能如愿,他们被保护、被照顾、也被阻断了“正常生活”。放大到整个社会,一个智障人士,或者一位自闭症人士,走在大街上、地铁里、公交车上都有可能被投注异样的眼光,想躲避瘟神一样躲避着他们,有时候我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教会了我们如此做。与其说在害怕他们,不如说害怕那些名词,害怕和“不正常”有关系。

    每个人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但我们愿意倾注所有让孩子不脱离正常,正因如此,那些不正常的部分被无限放大,见识过假性自闭症,就知道事情有多严重了,比起对父母的愤怒,更多的是悲痛,到底是什么使得事情发生了呢?

    退一万步说,即使孩子是自闭症/特殊的,但也可以做一个快乐的特殊儿童。中心遇到过这样的个案,孩子的父母十分认同孩子的状态,他们轻松地陪伴孩子,虽然孩子是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但他是快乐的,每一位见过这位孩子的人都有可能喜欢他,连老师和同学都对他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这些滋养和包容里,孩子在缓慢地发展着。相比于孩子能够自在地享受生活,是否是自闭症、是否是强迫症会有那么重要吗?

    不可否认,很多孩子是被焦虑成某种样子,这样的孩子没有被真正看到,而是处在一个标准中或者标准外,被“正常”“优秀”“正确”等标准时刻衡量着。他们被期待成为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只是树木的种类有很多种,有可能他是一棵低矮的树呢?低矮的树自然也有他本身的价值,没有一棵树是白白长的,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即便如灌木般的存在也应该有生存的选择和自由啊!世间万千,怎还容不下一个孩子?

    孩子已经是这样的孩子,与其想法设法训练他们进入“正常”的范畴,磨平他们因为“不正常”所带来的天赋或者能力,不如安驻于当下,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安宁地生活。仅仅为此,也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艰辛。感恩每一位勇敢的父母,你们的爱是孩子最大的依仗和祝福!

    孩子们来到我们身边,是一种缘分,陪伴他们、爱护他们也是对我们的恩赐。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

    ——Ouisa,2019,9,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让孩子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pn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