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通过齐俊杰的读书圈把全球资产配置第一人戴维达斯特写的《巴菲特资产配置法》看了一遍,全书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
其实我对资产配置这个概念是2019年过年才有所了解的,过年前听朋友说他在股票基金上赚了很多钱,一方面是只见“贼吃肉”不怕“贼挨打”,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哪儿也去不成,索性重操旧业开始重新研究股票基金。说到“重操旧业”是因为我05年就开户了,算是老股民,但其实基本没有怎么自己操作过,全是靠的别人帮忙打理。投资这个事情,就像是某本书里说的,投资收益的上限是自己的能力上限,而不是理财顾问的。总结以下,在这段时间里面,我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着主动基金业绩排名筛选基金阶段。这个时候听说了4433之类的选基方法,但不管怎么选都有一个“冠军的诅咒”的疑云盘旋在我头顶。后来了解到公募基金的缺点之一就是受市场风格变换影响比较大,这也是公募的天生缺陷决定的。但不妨碍公募基金在行情适当的时候帮助成熟的基民大赚特赚。
这里补充说说公募基金的天生缺陷:一、公募对于单支股票有仓位限制,必须分别投资于十只以上的股票,基金经理的精力就会比较分散。二、整体仓位是有限制的,这在招募说明书可以看到。三、受到基民情绪波动影响比较大,行情好时候大量申购,造成基金经理必须把新收到的钱投出去,很有可能会把一些股票抬高,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大量赎回,基金经理又不得不卖出股票,造成净值波动大。四、每个基金经理都有擅长的领域,当市场风格和他的领域不一致时候,业绩肯定不会太好,这又影响了基民的投资判断,基民和股民一样“追涨杀跌”。
第二阶段,通过行业主题选基金。这个时候面临两个个很大问题,第一,这个行业必定涨吗?第二,基金名字真的和行业吻合吗?现在想起来,其实两个问题都有办法,根据行业指数是否低估判断投资行业股票的风险,看看基金的募资说明书和他的净值波动与行业指数的相关性,好的基金往往收益要高于指数的。业绩好(收益好)、复合招募说明的风格、行业护城河又宽又深(低估),那这样的基金还是不错的。另外还要看看基金经理的介绍,是否稳定,投研能力怎么样,关键人品不能有问题。
第三阶段,跟着做指数基金。听说指数基金是因为写了那本《解读基金》的作者老K开始转到定投指数的投资方式上了,而且用了卫星配置。我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跟一把风。入门我关注了雪球的大V“银行螺丝钉”,钉大确实做得很用心,最近看他也开始拓展能力圈,参与美股和港股了。在大跌以后跟着钉大投资喝了一碗肉汤,也拜读了钉大的书和其他几位同类型大V的书。可能和工科背景有关系,整体感觉还是不够深入,于是继续寻找能够深入的途径。
这里必须要补充一下,指数基金是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玩到精通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搞资产配置,就像且慢上的ETF拯救世界。
第四阶段,准备研究个股。还是觉得跟着别人做指数定投不过瘾,于是经过别人推荐看了著名牛散李杰的《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关注李杰的公众号“唐书房”后发现老李开始了销售各种培训课程的副业,挺有意思。沿着这个方向就是各种价值投资的书籍和著作了。
最早准备开始投资基金时候也看知乎上有大牛说只有把股票的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做基金才能入门,现在回想一下说得确实对,归根到底投资的基本功就是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但是大师就是大师,人家能够一动不动好几年,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这期间的功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五阶段,资产配置。这个是一开始看到齐俊杰的各种投资组合不知所以,直到有一天他说了根据经济情况配置不同资产的原理我才知道,之前所有的阶段都是为这个大一统的领域做的准备。难怪一开始看管清友的《精准投资》看不懂,原来基本功从这儿开始练。
最后,说一说我对《巴菲特资产配置法》这本书的心得。战略上要考虑当前的周期情况,得出该配置什么样的资产,然后战术上考虑分别买多少、什么时候买入。至于我有多少钱去投资,这个完全取决于生活的变化,我想不会超过一半的现金去做投资吧,毕竟近两年的变化还是挺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