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干了十多年的教育培训的缘故,我对教育的问题总是很敏感;也许是自己是个母亲的缘故,我对关于母亲对教育态度的想法很多。
之所以心生上面的感悟,源于近日来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一些事后的感悟。在记录我的所见所闻之前,我不得不先提一下我最近在公众号中看到的两篇与教育有关的文字。一篇是洞见上的,题目是《看了暑假带孩子见世面的父母,我才明白什么是教育最大的陷阱》,一篇是我关注了很久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文字《越是老实巴交的孩子,越要好好读书》这两篇文字的共同点是题目点明了作者的观点。而我要说的是这两点观点也正是我要说的主题。下面我以《陷阱》和《读书》为两篇文章的简称,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分析一下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陷阱》以实际例子引出暑假家长圈里流行的一种说法,
孩子的暑假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暑假,是带孩子去英美名校参加研学;二等暑假,是让孩子参与高端体育运动,比如,冲浪、帆船、冰球;三等暑假,是带着孩子在国内旅游,各种网红景点逛一逛。渐渐地,暑假成了一家人的消费季。见世面就是花钱买体验,开眼界就是报团去旅行。
当然这三个划分,在小城还是略有不同的。小城里一等暑假是慕名而去小城那些名师上预科班,二等就是各种兴趣班,三等就是各种旅游打卡。一个家庭暑假的动态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文化层次。这是小城人常说起的一句话。深以为然。女儿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考上省重点中学那年是我离开企业第二年的事,那时候企业的同事正沉迷于对我这个农村来的老实巴交的女大学生的鄙视中,她们听说女儿的成绩后不无调侃的说:难怪一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指没出息的人,这种人在家乡人看来:木讷,情商低,不够机灵,不懂得变通,说话不会察言观色。)感情是个书呆子啊!三年后女儿又顺利的考上了国内排名前十的985大学,同年另一个在公司出了名的高情商同事的女儿考上了美术专科学校。有同事在公司提到我女儿考的学校,有人说:人家父母是大学生,孩子肯定是只上不下。说到考上美术学校的同事时,她们说:他妈靠嘴吃饭,靠交际赚钱,姑娘靠钱上个学,也是理所应当的。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父母爱学习,孩子的成绩差不到哪里去。父母能赚钱,孩子会花钱也在情理之中。五年后我的女儿从名校研究生毕业,在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就业;而那个同事的女儿上了三年美术专科,毕业后找工作受阻,父母投资开了一个蛋糕店,听说生意还不错,也算是学以致用。
我说到上面的例子,并不是说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大学才有好的前途。恰恰相反,我要说的是,只要足够努力,做什么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的可悲的不在于原生家庭的不同,而在于父母不切实际的攀比。
假期里看到那些奔波在补习,旅游打卡路上的孩子,我常常会想:这些孩子都是快乐的吧!她们是真的喜欢父母给他们安排好的假期,还是有人在被逼营业呢?《陷阱》终有一段话,我觉得写的就很好:
假期有时候真觉得,普通人的父母,是教育圈最难受的一拨人。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难以接纳孩子的平庸,却也负担不起精英教育,只能在一个又一个消费主义的陷阱中,吃力地跟风。就像印度电影《起跑线》里的那对平民父母,明明生活只够温饱,却变卖家产让女儿上贵族学校。可结果呢,孩子见识没有增长多少,家长却被层层加码的花销累垮。对普通家庭而言,用钱撑开孩子的眼界,是最大的教育陷阱。
我在培训机构干的时候,我们在暑假经年不变的宣传语是:暑假是孩子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期。看,这话说得多好啊!假期是培训机构全年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样也是父母可以支配孩子最集中的时间。尤其是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靠教育逆袭是他们永远的梦想,暑假就是他们突击教育的爆发期,她们不惜一切代价花钱给孩子报班,带孩子去旅游长见识,最后发现报班要比成绩,旅游要比装备。
本想让孩子增长见闻,却没想到过早地让他们看到阶层的参差。用金钱托举孩子,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那么问题来了:普通家庭,难道就不能让孩子见世面吗?其实在我看来,见世面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个人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对世界的感知,都可以构建起他的世界观。世面不止一种,自然和生活都非常慷慨,而这些,并不需要很多钱。
最后《陷阱》从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学习知识三个方面说明真正的见世面,不是透支家庭,用钱给孩子铺路。而是领着他步入知识的殿堂,走进自然的景致,奔赴热闹而又真实的人间。我对这几点的理解是陪伴是最长情的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昨天我和那人在公园的长廊里避雨时,我顺手从包里拿出那人给我装的一瓶水,喝了几口后我将水瓶放在眼前,而自己靠着柱子默默的看起了雨。忽然有个小朋友从我背后的方向跑过来,拿起瓶子,我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拿到嘴边正要喝,我赶忙提醒,这是我喝过的水。小朋友不管不顾,拿着瓶子往前快走了几步,再度举起来将瓶口对着自己的小嘴,这时孩子的妈妈从后面追了上去,恶狠狠的夺过孩子手里的瓶子,重重地摔在了我的眼前,然后拽着孩子的销售,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我有点转不过弯来,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对母子越走越远。这位母亲全程表情冷漠,没有一句言语,既没有向我道一声歉,也没有提醒孩子一句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这位孩子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的就从陌生人身边拿东西的样子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瓶水的事,是该不该拿的问题,是做母亲的该怎么处理这件事的问题。首先于我这瓶水已经喝过,提醒小朋友是我对小朋友的负责任,是我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根本不是舍不得让小朋友喝水的意思,而是明知道自己喝过的水,别人喝不提醒是不道德的行为,才毫不犹豫地提醒。其次对于小朋友,也许他并不明白已经打开的水是不能随便喝的,或者他连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也不知道吧!也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屑于和孩子说这种事,或者是他的母亲自己本身就有这个习惯呢?另外对于孩子的母亲,我是真的无语的。作为母亲,孩子的行为不当时,不能及时指出来也就算了,还无视孩子给别人造成的打扰。这样一位母亲,看似她也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长见识,实则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积极的用典范正向的行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导师,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学校。《读书》一文,作者以张雪峰的一段话引出自己的观点:
张雪峰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实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个好大学,毕业进好公司工作。那里,你遇到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相对都是友好的,同事也都是文明有素养的。你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你不好好读书改变命运,将来毕业去一个相对底层的工作环境里,那里同样有一批当年不好好念书,不服从老师管教的学生,他们虽然不会读书,但他们会算计整人,欺上媚下。那样的环境里,你这个老实巴交的人,怎么玩得过他们?”
仔细想想,发现好有道理啊!因为这就是我经常回答熟人关于你女儿为什么不回来的问题时的观点。我是这样说的:我女儿老实巴交的,我和他爸也在这里没有什么牛逼的人脉关系,在哪里生活都是要靠她自己努力,大城市机会多,就她学的那专业回来能干什么?我说这话没有贬低小城的意思,只是觉得凭我女儿的情况,其实更适合在大城市磨练生存。
太过善良太过老实的孩子,一般情商都比较低一些,接触社会少,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对于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并不能完全接受,那么,就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要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进入到一些相对宽松、温和、正向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如果不好好学习,一旦进入到底层恶劣的环境中,不仅得不到成长,对孩子还是一种摧残。
作者上面这段话我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正如作者说的,我赞成这个观点,也并没有丝毫诋毁底层的意思,毕竟这个时代底层人总归是大多数人,这只是一个大概率上的事实。也因为我在底层的缘故,我对底层的社会运行逻辑更清楚。人在年少无知时,受教科书中为富不仁的宣传影响太深,总觉得社会底层的人很可怜,很淳朴。长大后才知道,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有时候底层人的龌龊和阴暗,远比你想象得不堪。
我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十六年,见识过下岗前后身边一些底层人在面对利益时的那种不择手段,那种不管不顾,那种尽毁三观的做法,越是基层的人也越是喜欢玩心眼,给人使坏。那时候我们的中层几乎走马灯似的换,身边的人你认不清是敌还是友,你根本不知道你说的那句话就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利器,或者成为别人攻击别人的靶子。有的人你若不说话,他就会被自己想说的,想做的都以你的名义表达出来,你若发表点意见,那就是针对谁,她立马就给你穿小鞋,让你干得不舒坦。还处处找你的毛病挑你的刺,让你没法安心好好工作。而对于那些情商高,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好惹的人,哪怕他们不停犯错误或者摸鱼,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我离开了那里,那里的同事也会和我说起勾心斗角的故事,只是我再也没有兴趣听,也没有负担评价几句了。再后来我去了培训学校,我成了在小城规模较大的一所培训学校的知名老师,买了房,买了车。他们对我的看法也有了改观。从起先的热嘲冷讽,到后面的恶意中伤,他们对我一直没有善意,而这一切与我早已不再重要。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应该和那些和自己不在一个频道的人计较。浪费时间不说,还不利于成长。关于这一点《读书》的作者就说的很好: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那些身处底层的人,因为站位低,目之所及也就是自己那一点点利益,整天算计来算计去,那里还谈得上更高层次的东西。
他们的见识也就那样,也早就变得低俗不堪,内心的黑暗面远远多于光明面,只想要小便宜,更在乎自己的那一点小权力,把刁难别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什么样的人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活下去,甚至活得不错?就是虚伪的人,圆滑的人,会拍马溜须的人,睁眼说瞎话的人,没有原则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美其名曰“情商高”的人。
当然,每个阶层都有坏人,只不过越往上走,别人越没闲心去搞一个无所谓的人。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弱肉强食的,就像医院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而不收费,别人也不会因为你是个老实人,就来怜悯你,更不会因为你是老实人,就处处让着你。
在利益面前,人性会变得很复杂。如果你老实,你就是被欺负的对象,你越老实,欺负你的人越多。
这种境况,越是底层越严重。
那些情商不高智商高的孩子,就要好好努力,争取摆脱这种环境,到一个更高的圈层里去,到那些相对重视“尊重、宽容、真诚”的真正的“高情商”的圈子里去。不用看人眼色见菜下碟,保持自己的本心,平淡、质朴、单纯地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