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老师传授学生学业,是让学生这一生智慧、德行能不断提升到圆满,然后再去利益别人,也能智慧、德行圆满,是传授这个业,而不是把他变成考试的机器。
《大学》告诉我们,“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老师的授业的目标是要开圆满的智慧,是要授这个业。
“知止”,这个知止就是学者学习圣贤之道,他止于大学之道,首先他要立定志向,他的人生价值观就是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他立定了这个志向。
立定志向就是“定”,心不妄动就是静,心不妄动,在一切顺境、逆境都能随缘,都能随处而安,为什么?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来提升我们的,都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不足,所以他很“安”。那心时时都安了,正念分明,这个就是定的功夫越来越高,最后由定就开智慧。“安而后能虑”,这个“虑”就是进而智慧先前,明了圣贤所有的教诲、道理,最后证得圣贤境界,就是的“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