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也许才会是永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可能是自己太过肤浅吧。
说说呗,说点啥呢,不知道啊。就从1900说起吧,一个弃婴,被一位自诩为Thanks Danny的黑人船工捡到(姑且称之为船工吧),从而开始了这段故事,丹尼健康,乐观,率真,把妈妈叫做马,把孤儿院叫做没孩子的人的监狱,如果没有机缘巧合钢琴的出现,1900大概率会子承父业地操持着铲子给锅炉添煤。还好他遇到了钢琴,还好他在音乐上有惊为天人的天赋,我们姑且相信这种生而知之的异能在现实中是存在的,然而这份机缘巧合的运气实在是世间少有,羡慕也好,嫉妒也罢,我们都在期冀着各种异于常人的机缘,可是我们是否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呢?
影片中并没有直白地说明丹尼的去世对1900造成的影响,只是客观上造成了他更加孤独的事实,是的,孤独,也只有孤独,如果小1900在6岁的时候能明白孤独的含义的话。这世间唯一和他有些许牵绊的人猝然而去,能陪着他的就只剩下弗吉尼亚号,钢琴和大海。我没办法深刻的理解1900对丹尼的情愫,是敬仰?是崇拜?还是亦父亦友的亲密。总之,That is over。电影也随之进入了另一章节。1900,长大了。
长大了的1900凭借着钢琴上的造诣征服了也征服着所有在船上的人,从议员到流浪汉,从船长到水手,从头等舱到三等舱,概莫能外。原谅粗鄙的我不太懂音乐,也无法找到恰当的词汇描述他的琴声,石破天惊?高山流水?驷马仰秣?游鱼出听?算了吧,别难为自己的同时还恶心了看文章的人,世界上能用语音描绘出的牛X都不是真的牛X,总之,1900钢琴弹的着实牛X。
麦克斯出现了,以1900朋友身份出现的一个蹩脚的小号手,亦或者是导演黔驴技穷,只是为了方便推动剧情发展而刻意安排的角色。我十分怀疑1900真的需要朋友吗?他的所有情感都包裹在琴声里,随着弗吉尼亚号的颠簸起伏贯穿了大海,所有言语上的倾诉和行动上的发泄都会显得狗尾续貂般的不协调。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斗琴”那一段情节的设置,当然,我十分愿意幻想着哪一天我手下的琴键能够像他手下的那样翻腾飞舞,然后把用琴弦点着的香烟狠狠地塞到我十分不爽的人的嘴里,但是毕竟他不应该是我啊,我宁愿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我希望他是干净得完全激不起半点好胜心的,我渴求着也苛求着他孤独到只会和琴键较劲儿而不是和其他也同样称之为人的动物分胜负。也许我的想法对他而言太过残忍了吧。
1900因为好友的撺掇而在录唱片的时候恋爱了,单方面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甲板上,他和她擦肩而过,大雨中,他努力试着靠近在她的身边,人流里,他寻觅着她的芳踪,本想开口说点什么,可惜直到分别,他仍然无从提起他们的前世今生。这个时候的1900情窦初开,又羞于言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这样,他俩的命运,再无交集。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无法想象1900如果真的随帕多万而去之后的日子,为鸡毛蒜皮而争执,为柴米油盐而忧愁,当手下的琴键不再灵活,就像忒休斯之船,也许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是他自己了。对的,孤独,注定是他最好的归宿,对我们来说这诚然是个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故事,也仅仅是对我们,对他还真是挺不错的呢 。
麦克斯理所应当地下船了,不久后,报废的弗吉尼亚号理所应当地要被炸掉,但我们坚信1900仍然理所应当地还在船上。毕竟那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全部世界。对他来说,当他乘坐着弗吉尼亚号颠簸在风浪中弹钢琴的时候,他就拥有着整个世界,而所谓的陆地也好,城市也罢,就像其他空间的平行维度般,于他而言毫无关系。
1900比我们智慧得多,他知道什么是足够,当他得到后,便再无他求——海、琴、船,他得到了;同时也知道什么是坚守,当他失去后,便无法生存——海、琴、船,他守住了。。。相较而言,世人眼中的正常人是多么的粗鄙和贪得无厌啊,我们一直在无休止追逐着金钱、名誉,甚至长生,多少才算足够?我们又能守住多久呢?
永别了1900,你的天赋,你的孤独,你的智慧,正如你说的,本就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连同弗吉尼亚号,永别了。
陈硕
2019-12-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