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去翻了《围炉夜话》,确实有相似描述,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这本书是清朝的,类似明朝的《增广贤文》,算是收录的一些格言,谚语。
然后我觉得这既然类似摘录,里面的句子应该有更早的出处。
于是搜到了一本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云栖大师——袾宏注释的《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里面有完整的句子。
有云: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故淫即不孝,孝即不淫也。
这句话,是大师对他之前编辑的《沙弥律仪要略》里这句话进行的解释:
“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经云: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噫!可不戒欤!”
有云,应该就是别人说过,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应该还有人给过这种说法,我没继续找下去,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
按这个出处说,戒律严格,是用来要求出家人的。
这种戒律,很符合元明清都在推崇的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这句话得到了很大范围的宣传。
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袾宏的生卒年月是(1535-1615),王阳明的生卒年月是(1472-1529)。
王阳明算是已经开始革程朱理学的命了,主张良知即天理,要靠良知来引导人欲,而非简单不做差别的压抑。
在他之后出生的袾宏,却又为儒家贡献了这么一句经典,广为流传。
所以说,不管你初心如何,但是说的话当下主流声音爱听,很重要。
到了近现代,应该是开了民智之后,人们对于这种非对即错的绝对性表达,开始批判思考,才有了那句民间流传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这应该是主流现代人更喜欢的解释,所以更能深入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