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一直觉得生命很漫长。
早上醒来接到同学微信,告诉我一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享年68周岁。
在现在这个时代,看到身边很多70、80甚至90岁的老人,身体还是很健康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感到有些意外。
《百岁人生》这本书传递的一个理念是未来大部分的人都会长寿,而且这个长寿的指标是以百岁来衡量的,想一想这个数字,100岁!就当下来讲,感觉到太遥不可及,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可能真会是未一个一定会达到的社会平均年龄。
《百岁人生》也正在是因为有这样长寿的预期,所以对于一些离世的老人,因为感觉年龄与预期相差太多,而莫名伤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其实,人的生命有许多存在形态,譬如自然生命——当肉体消灭后,这个生命形态便消失于世间;经济生命——自然生命能够带来的经济收入,会有一段时间或正或负的影响下一代,从而让生命形态还在世间留有痕迹;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存在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写过的文字,及至歌舞诗赋,文功武略,都会以一种传说长久留于世间。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能达到第二种状态就已经非常之好了,至于第三种状态,一般是圣贤大能方可达到这个阶段。
饮酒图饮酒毕,回家途中,突然想起一个事:
这一辈子,什么事情最重要?
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不知为何突然从脑中跳出,而且是那么的自然,就象是桃子熟透自然落地,春回大地虫儿自然鸣叫一样。
这样的种子,是一直藏在心中,只不过到今天,被诸多的外在因素,摧熟生长,抽芽现于地表而已。
如果很郑重其事的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当下的答案有很多,选了几个可行的,诸一罗列:
1、毛笔书写的笔法与章法。
2、洞箫吹奏的节奏与气息。
3、身体强悍的几个表现:腹肌、胸肌、小叉。
其实呢,闭上眼想一想,当最后一天到来时,考虑的会是这些吗?肯定不是,只不过这些内容,是在特定限定环境下,自我的一种要求,这些要求,便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方向了。
好读书,不求甚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