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丫丫玩着玩着,突然就咳嗽厉害了,妹妹脸色都变了,她是吓怕了。于是开始絮絮叨叨训教丫丫。丫丫不吭声,乖乖跟着回去洗漱,只听到妹妹大一声,小一声说个不停。
妞妞被我逼着背课文,听着妹妹的声音,哽咽着说,你快别叫姨喊叫了,她再喊,你告诉她,我们不欢迎她。她是客人吗?怎么可以这样随便?说着说着,妞居然声音一软,哭起来了,说,我怎么听着这声音就有点想哭呢?说着说着,妞妞的哭声就大起来了,伴随着大颗大颗的眼泪。
其实在妹妹开始喊叫时我就发现这就是我对小妞的模式——自己慌了,把孩子当做了倾诉对象,苦口婆心。可是孩子感受到什么呢?一是妈妈给的情感压力,被压迫的爱,二是强烈的职责,看看,你给我多么的痛!我反感她的态度,也体会到很久以前自己曾经承受的,更清晰的看到孩子也承受过这样的痛。
我有些发愣的看着妞妞哭了一阵子,才说,妈妈对不起,妈妈错了。这样,你掐我的手发泄一下好不好?妞妞有些痉挛的冲我掐了几下,情绪更加强烈,哭得身体有些发抖。但是我再让我动手,她却不肯了,我拿着她的手,去捶我们坐着的沙发,她也只是哭,哭了很久,终于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我说,妈妈有时候就忘了,你提醒妈妈好不好?妞说,你早上老是催我,我提醒你了,你说,我忍不住。说着,又哭了。我说,那怎么办呢?有时真的着急呀。妞说,你定个暗号不就可以了?咳嗽一声也可以呀。我故意说,那老是咳嗽,嗓子怎么受不了。她说,要不换个别的暗号吧。
孩子总是善解人意的,也是可以原谅别人的,相比而言,大人却总是因为自己认定的标签对孩子耿耿于怀,毫不放过。其实有的时候,跟孩子可以学会变通,学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呢。只要我们跟孩子好好沟通,懂得孩子的情绪,哪有解不开的难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