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承认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承认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作者: 田螺姑娘你好吗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2:47 被阅读10次

    看了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我在想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种特性。起初是非常不愿意承认的,因为一直以来“独立”,“有主见”,“有想法”等相对正面的词语都是我的固有标签,所以很抗拒承认这种在我看来有点负面的性格特征。但是拒不承认也不会让人变得更好,所以索性来仔细说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做题遇见一个生词,查了字典,记住了,然后就发现它频频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我最近也是一样,本来没觉得自己有太大问题,但是自从产生质疑之后,就发现生活中各种小事都成了“我是讨好型人格”的佐证。

    赴澳前要在当地租房,我选好地方以后告诉了院长,因为离昆大不远,他便让一名留学生志愿者去实地看看,我心里觉得麻烦别人挺抱歉的,就在微信上表达谢意,但聊天的基本模式就是对方冷冰冰一句话撂过来,然后我好言好语的回过去。因为想到别人没有义务帮自己,这只是院长分给她的一个任务罢了,于是我就发了个红包过去。

    看房的当下还好,她语音给我说了一下具体的情况,然后让我晚上给她回复。我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在那边住,于是很抱歉的给她发了个微信,表示麻烦她去看房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可能没办法住在这里。结果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发了一个微笑脸的表情给我,身为同龄人她不会不知道微笑脸的含义,但还是这么一个表情发了过来,想要说什么不言而喻。

    那会儿我本来正在啃炸鸡,一瞬间就感觉再也吃不下去。我仔细想了想自己有什么错,好像也没什么,毕竟不是我拜托她去看房的,而且整个过程中我的态度都很好,只是没有办法保证看到一个房源自己就能租下来。

    但即使这样,在我看到那个微笑脸的瞬间,还是在想对方是不是生气了,我该说些什么来解释呢。我潜意识里好像总是想让对方满意,但却并没有仔细考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又想到,我每次最怕的聚会,好像也是一样。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我总会把自己弄得很累。比如说一群并不那么熟悉的人因为某件事情聚在一起,难免会有无话可说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实在受不了那种沉默的气氛,总会开始想,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无聊,想早点走。这样的想法会让我觉得很尴尬很着急,甚至会在椅子上坐立难安,总想找个话题打破沉默,但是往往话题又不那么好找,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就让我感觉更不好了。

    这两天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我对家人也存在这种讨好心理。最近因为一件事情跟爸妈意见不合,争吵归争吵,我发现自己还是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哪怕这种认可是我违心的赞同他们意见换来的。尽管我不会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假装听话”时得到的认同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满足感。

    我在想,我明明不满意自己的家庭,不满意爸妈的教育方式,不满意他们的固有理念,为什么还这么想要得到肯定呢。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要求都是为人父母时,不能像他们那样,其实他们也没有多么不好,只是我对“思想同频,不断改进”的期待太高,而他们好像永远也达不到要求,我虽不会心生责备,但却会主动选择逐渐疏离。这种疏离不是不去联系,不去照顾,而是会一如既往的孝顺亲近,但心底里最深的依恋,默认和自己联系最紧密的纽带,却已不是他们。

    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亲情爱情友情,你觉得哪个最重要?我记得好长时间以来,我的答案都是亲情>友情>爱情,那时候觉得,谁离了爱情不能活嘛,但我的至亲却是太重要了。而现在,恰恰相反,我的答案变成了爱情>友情>亲情,因为在这三样中,只有亲情我是没有自主选择权的,一出生家人就被注定了,是好是坏,是不是同一类人,都没有办法自己决定。

    而爱人,是自己选的家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必是这一瓢同自己处处相投,才饮的称心如意。从这一角度讲,婚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重生。若对原生家庭不满,自可以寻得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打造理想中的小家。

    但是。

    尽管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尽管父母不是我理想中的模样,但我无比失望的发现,即使他们的想法和我的完全冲突,我还是想让他们欢心,想满足他们的期望。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却又期待对方喜欢你,那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表现。我心想,自己果然是这样啊,真是失望。

    又在知乎上看了看相关内容,其中一个回答我觉得很好:

    “讨好型的人必备的一个特质就是敏感。

    他们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细腻,这种对于别人感受与想法的洞察力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总能十分敏锐的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随时都准备、并能够无条件的去满足对方。

    他们总是非常的无私,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便是一些无礼的、过分的要求,他们也根本难以反驳。“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事情经常在他的身上发生。

    讨好者们似乎是没有需求的人。他们几乎从来不会提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要求,喜好,或不赞成。他们好像也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他们非常过度的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他们总会本能的避免一切可能会引起和别人的争吵发生的事情,本能的会逃避和别人的冲突,和别人的竞争。

    即便是和别人起了冲突,他们绝对会是最先道歉的那一个。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生气,在和别人起冲突时非常轻易的就会妥协。即便是别人的过错,他们也会向别人道歉。

    哦,说到这里又引申出了另一点——讨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错,自己【该不该】生气”。讨好者总是会无时无刻都试图去营造一种【很温馨,很和谐】的气氛。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咨询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们只有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彻底的绝望」之后才能够放下对别人的讨好。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讨好者而言,他们往往穷其一生都无法走出讨好别人的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讨好者想要摆脱讨好会是如此的困难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01150

    很有意思的是,我在看这篇回答时,看一条,点点头“我是这样”,看一条,又会摇头“咦我不是啊”,就这样一会儿是一会儿不是,直到看完了我也没个结论,最后想了想决定把自己的情况定义为“半讨好型人格”,就是我知道自己具有某些特性,但又不至于太严重。明确定义的好处是,以前我选择逃避的东西现在能勇于承认,这样不至于断了改进的路。

    性格有那么多种,没必要觉得哪个好哪个不好,除非是自己因为某种特性无比困扰,那当然可以主动改进,否则也没有太大必要否定自己,毕竟是不同才使世界有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承认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y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