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与失的思考》
文章讲了在工作中生活中如何做到更好,创造谈话空间也是需要通过失去才能得到的东西。
赛道会带来特别的焦虑。有时候你也可以在某些地方落后,并脱离赛道去看看生活的其他方面,从工作中寻找意义。
有时候我们误以为人生就是不断的做加法的过程。可是实际上,回顾走过的路才发现,真正的转变,有时候是从做减法开始的。自我发展也需要空间。
陈晓楠老师凤凰卫视著名的主持人,现在又在腾讯新闻,做一档很有深度的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她的访谈好像有一种魔力,能够让访谈的对象在她的面前流露出真实而又复杂的情感。
晓楠老师说,刚开始做主持人的时候,总是很在意自己,如何对着镜头更好,如何措辞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怎么更像个“优秀主持人”的样子。可是,这样并不能够让被访谈的对象敞开心扉。
后来最大的学习其实在做减法,忘记自己的表现,把自己完全投入进去,用好奇心和共情能力工作。在某个时刻发现,体验到访谈对象的情感的河流开始流动。
这个时候,通常会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然后呢?”“接下来呢”“后来呢?”
用简单创造谈话的空间,让经验流淌。
其实,“空”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只不过它是一种奇怪的得到。它有的是什么呢?是一些你看不见的可能性,等着你慢慢上路,去积累有价值的经验,逐渐把它填满。“失去里蕴含着得到的。”
不要因为它看不见,就低估它。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人们认为关注某事意味着赞同你所关注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意味着你要对上百个其他的好主意说不。你必须要仔细挑选。实际上,我对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与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同样感到自豪。创新就是对1000个理念说不。”
就像我们关注的柏格森剃刀法则:“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少即是多”。
我们自己经常有没有这种时刻:想去跑步,感觉跑步的衣服没有买好,又觉得是早上跑步好,还是夜跑好?是沿着道路向东扫,还是向西跑更好?是一个人跑,还是拉着伴侣一起跑?……
总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想和选择,最后还没想清楚,时间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甚至有的时候干脆脑补一下跑步的样子……
正如保罗·瓦莱里曾经写到:“人们得忽略多少东西才能让自己有效地行动。”
所以,把注意力从其他任何多余的东西上转移到最根本的动作上。过于关注细节,很可能你早已忘了自己要去做什么。
在人生的路上学会做减法,专注聚焦去做成你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