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6)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6)

作者: 清新空气Y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21:10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

    战国常常被看作春秋的延续,或与春秋同一时代,叫春秋战国。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实际上,春秋与战国是两个时代,中间也隔了好几十年。只不过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对这几十年的情况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战国与春秋的差别不会小于男人和女人,尽管男女都是人。

    比如战争。战争是春秋和战国都有的,然而性质和方式却截然不同。春秋的战争更像是竞技体育,讲究外交礼仪和游戏规则,包括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逐北、不擒二毛等等。诸侯们宣战的目的,则主要是炫耀武力,吓唬对方,拉帮结派,争当霸主。最卑鄙的动机,也不过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少。春秋早期,中华大地上的邦国据说有上百,到晚期只剩下二十几个,便是证明。

    战争在春秋是荣耀的事,也是体面的事,还是君子的事,因此流血而不嗜血,有血性而无血腥。即便是城濮这样的大战,时间也只有一天。一旦决出胜负,就各自收兵,绝不赶尽杀绝。像越王勾践那样把吴都一围三年,已是蛮夷作风和战国做派,为正人君子所不耻。

    然而在战国,一场战争打几个月,是很正常的。杀人上万。也稀松平常。比如秦国,从献公到嬴政,大规模歼敌的战争十五次,敌方死亡总人数一百零二万八千。其中最惨绝人寰的,是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斩敌首级二十四万,在长平之战活埋降卒四十万。

    至于屠城这样的野蛮行径,当然也是战国的发明。

    世道变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从春秋晚期开始,士,即当时的知识阶层和白领阶层,便都是天下主义者。对于他们来说,天下比邦国重要得多。就连最有道德感如孔子,也不过是离开鲁国的时候走得慢点,离开别国的时候走得快些。

    商鞅去见秦孝公,据说带了三套方案。

    哪三套方案?帝道,王道,霸道。

    三套方案,分了三次来谈。先说帝道,孝公无动于衷;再说王道,孝公昏然欲睡;最后说霸道,孝公听得入神,膝盖移出了座席都没有感觉。

    帝道即尧舜之道,王道即汤武之道。前者属于部落时代,后者属于邦国时代,都不适用于战国时代。秦孝公跟商鞅讨论兴国之路,话也说得很清楚:帝道和王道固然好,但当真实现起码也得几十上百年,寡人哪能等那么久?


    合纵就是燕、齐、赵、魏、韩、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方的强秦。由于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叫"山东六国";他们的联合战线或统一战线从北到南纵向合成,所以叫"合纵"。六国与秦相比,土地大五倍,兵力多十倍。如果坚持合纵,秦的野心就无法实现,国际和平也就有了保障。

    破坏合纵的办法是连横。连横,就是秦与六国一家一家地单独结盟,从西向东连成六条横线。

    苏秦成为合纵的领袖,张仪充当连横的代表。那些利欲熏心的国王则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到死都不知道上当受骗。


    孟尝君名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首,其余三位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四公子的共同爱好,是把社会上闲散的士人,包括各国的逃犯都包养起来,叫养士。开养士风气之先的就是孟尝君,被养的士人则叫食客。

    时代跟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因此,如果把春秋和战国比作人,那么,春秋是贵族,战国是平民;春秋是君子,战国是小人;春秋是英雄,战国是赌棍。只不过,战国的赌棍往往也有血气和血性,甚至同时也是豪侠。豪侠之赌,即为豪赌。那一份豪情和侠义,依然令人神往,让人心仪。


    士,是战国舞台的主角,正如之前的时代主人,西周是王,东周是侯,春秋中后期是大夫。战国的历史,却是由士来谱写的。

    战国二百年,就成了充满矛盾的时代:民众水深火热,士人备受尊崇;社会动荡不安,学术空前繁荣;道德普遍滑坡,思想充分自由。中华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动乱年代,变成了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

    儒家代表着文士,墨家代表着武士,道家代表着隐士,法家代表着谋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z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