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周六在后李村举行李煜和王之涣墓碑揭碑仪式的消息,便欣然前往。第一次听说两位大诗人的墓在我的家乡,离我生活的地方不远,并且两个人的墓还相距很近,只有几百米,感到非常激动、惊喜。
这个仪式和之前的资金筹集,全是民间行为,热心网友自发组织,所以场面并不火爆,但对于真正喜欢诗歌的人来说,没有世俗的喧嚣倒挺好。若两位大诗人地下有知,也会知足。
仪式由一个姓乔的老先生主持,和蔼儒雅。一个姓段的老师旁证博引,讲了两位大诗人墓地的考证,使我深信两位大诗人的确长眠于此。事后才知两个人分别是本市艺术界和考古界的大咖,但本次活动他们肯定是不要报酬的。
墓地所在村子后李村的代表也发了言,我听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保护诗人墓地的责任感。朴实的农民也有精神追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53056/9ca8701a2a11e0f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53056/9ada7732205a3a51.jpg)
两个从东北来的小学生兄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分别在两位诗人的墓前朗诵了他们的代表作: 《登鹳雀楼》和《虞美人》。他们有点儿稚嫩的声音使我相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定会代代流传下去……。
大家跟着,一起朗诵起来。虽然我多次朗诵过这些诗句,但此时此刻,却有一种新的韵味和感觉。 声音飘荡在这冬日的旷野,不远处竖立着一栋栋商品楼,李煜墓的周围已被绿板围起,听说,不久这里有可能被开发。
有人说,立碑保护应是当地政府的事。当地文物部门的答复称,根据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和目前的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尚无法确定李煜墓的具体位置,无法开展相关工作。
政府有办事的原则和难处,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有自己的方式。
这里也许不是两位诗人墓地最准确的位置,但在这里立上碑,便让我们有了凭吊之地,活在我们心中的诗人在现实中便有了落脚点。到这里的桃花盛开时,来追悼一代词帝; 心情郁闷时,来高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在附近开发的人看到这碑,也会有所考虑。
如果喜欢,想做,无需非议他人,只管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便是。最让我感动的是,碑上没有署任何组织者、捐款人的名字,纯粹就是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