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一直都很喜欢杨绛先生,觉得她身上有着独特的气质,她就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我特别羡慕她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觉得那才是爱情的最好模样,相知相伴,未来彼此成为更好的人,为了对方,愿意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还有把大把时间花在共同的爱好上:读书和工作。读了这本书,好像面对面和杨先生聊天,说了好多好多,如河流般流淌着的岁月时光,它们一颗颗如同星星,那么斑驳闪耀。
我看到了关于好好生活的那颗星。
即使年华已逝,他们工作之余常到日坛公园散步,仍称为“冒险”。杨先生这样说道,“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好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好棒的人生态度呀,不管生活如何艰苦,他们从不停顿的就是读书,他们才是苦中作乐的生活家。
我看到了关于爱的那颗心。
杨绛先生因为钟书先生哮喘复发,呼吸很大,就唤他作“呼啸山庄”,我记得那个片段。那是钱钟书先生生病了,杨绛先生担心他,几夜和衣而卧的情景:“忽然,我听不见他呼吸,只见他趴在桌上,声息全无。我吓得立即跳起来,我摸摸他的手,他随即捏捏我的手,原来他是乏极了,打了个盹儿,他立即继续呼啸。我深悔闹醒了他,但听到呼啸,就知道他在呼吸。”当我读完的时候,这个“他随即捏捏我的手”小细节所感动,觉得这才是爱情正确的打开方式:爱是陪伴,长伴即是爱,杨先生因为担心丈夫的病痛,也因为吵醒了病痛中的他而自责,我喜欢杨先生唤“钟书”的那份情感,淡淡,不浓烈,却很真实。
我看到了如何学习的那颗心。
杨先生说,“钟书在巴黎的这一年,法文自十五世纪读起,德文也是,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才是学语言的正确打开方式呀,感觉真的很棒,即使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还要工作要做,还需整理家务,都可以恣意读书,突然很想问问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难道我没时间解锁新技能,真的是因为自己忙吗?
我也看到了忧伤离别的那颗星。
先生说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生不会像电视剧或童话那样总有happy ending:从此,他们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书的结局是“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从此失散了。”莫名触动,最悲伤的莫过于你最爱的人都不在,这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抵抗着岁月的侵蚀吧?想起了课上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有次一个小女孩因为练琴疲劳不堪,向爸爸撒娇,说不想学琴。她爸爸安慰她说:“这是你自己说喜欢的,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爸爸希望当我和妈妈不能再陪你时,这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时。还能有样东西还可以代替我们陪你,让你不觉孤独。”
爱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在先生引出的那个万里长梦里,我相信作为旅人的她,应该找到了那个属于她的家。
先生说,这个家很朴素,三个人很单纯。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论什么苦涩艰难,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所以,好好珍惜现在的事,现在的人。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