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得读文字?►点我收听:最美声优播报本集出国知识。留学时,你一定会遇到的4类老师
你知道吗,出国留学,导师就是江湖。今天大白就来给大家科普下留学小白们出国后一定会遇到的几类导师和他们指导学生的N种方式。
第一类,挂名导师
如果学生够牛,学生完全可以不需要导师的指导,自己做自己的research。很多留学牛人自己发了若干篇论文,都跟导师没关系。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导师也就是挂个名儿,各种手续材料表格上帮你签个字。
第二类,行业大拿导师 :一般多出现于导师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牛,其自身已经淡出或者正在淡出一线科研。一对一会谈时间至少要两周以上才有一次。甚至大部分以全组组会每个人报告后导师点评几分钟的形式。 这种情况下,除了自己努力外,有问题要拉住实验室的前辈以及博士后问。
第二类:享受生活型导师 这类导师和第一种有很大交集。以欧洲导师居多,以已经拿到 Professor 身份的导师居多。遇见这种导师,就……跟着他一起享受生活吧!这样的导师不会给你太大压力, 但也要小心别纯享受生活忘记Research 了。
第三类:奋斗型导师
这类导师一般还处于科研第一线。每周至少一次 1对1meeting,时刻关注你的进展。多以鼓励为主。meeting前夜一般是学生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夜。
第四类,战斗导师这类导师,经常拍桌子训人。 每天平均至少 3 封邮件, 哪怕导师在国外。综上所述一年1000多封邮件。导师一周至少有3天跟你说,明天早晨8点之前我要看到数据。所以就通宵干活吧。导师口头说不在乎工作时间长短,只在乎出活儿多少。心里确实也不在乎。但同组学生和导师都每天至少12小时工作制,一周至少六天。这种导师,如果导师自身水平很棒的话,他的学生一定发很多超牛的论文,毕业时可以轻松超越phd博士的论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