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明媚,微风缕缕的下午,无法出行的特殊时期,安静的空间,适合发呆,适合遐想。
电脑旁有一颗绿意盎然的绿萝,静静地陪伴着,一个装满热水的保温杯,放在我随手可及的地方,就这样,轻轻地翻开了《成为作家》的书扉,翻书的摩擦声,既熟悉又陌生。
这本书不是教你写作,没有过多的写作技巧阐述,而是教你成为作家,可以拥有持续的文字创造力。
作家,并不仅仅是一种熟悉的身份和职业,它还有另外一个含义,作家就是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换句话说,不用在乎你写的好与不好,只要愿意写,只要在写作,就可以称为作家,所以作家人人可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这就是写作的激情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或者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作家的潜质。
而我,此刻坐着码字的缘由也只是出于一种对生活的简单记录,若干年后成为自己的一本回忆录。
书中提及了一个词“作家气质”,这是个我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这个词让我欣喜和诧异,直击心扉。那么,什么是作家气质呢?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分析真正的作家应该具有的气质,既成熟、没有偏见、温和而公正,又敏感和像孩子一样天真。
这是作家性格的两个方面,双重人格,性格分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怪人,也不能说明这就是一件坏事,这只是一种自然形成。我好像突然能够理解一位写长篇小说的朋友了,内心丰富,波澜起伏,想象万千,但表面可以做到平静如水,缄默少语,生活简单至我们无法接受的境界。
每个人所做的事,会潜移默化影响他的性情,而每个人的性情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会做什么样的事。万事万物,都有着其内在你的联系,我们看见的只是表面,看不见的是深处。
文中有一个观点:最令人羡慕的作家是那些已经认识到自身性格中有不同的属性,但是能够在不同的情形下与不同的人格和谐共处、生活、工作、并不断进步的人,对此,我深以为然。一个作家需要全面地认识自己,接纳自身性格的多重性,能与外界友好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而不是把自己置于一个人的天地,孤独而活。因为就算一个人封锁自我,孤寂一生,写出绝世佳作,他可能是个天才,他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快乐,但那绝不会是人们羡慕的作家和希望的样子。
至少,我永远都不想,也不要成为一个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一个孤独的码字者。我享受独处自在安安静静的时光,也喜欢人来人往热气腾腾的生活,生活的多样性,才是它最真实和最美好的样子。
说完作家气质,再来谈谈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点,那就是持续性文字创造。
关于这件事,作者给了两个建议,早晨写作和预先安排时间写作,这是要开始写作但无法下笔的人应该先做的刻意练习。
第一个建议:早晨写作,是利用自己的无意识进行文字创造。
方法就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早起后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晚放在身边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即使你写的段落乱七八糟,你的思想模糊不清或不切实际,你的念头混沌难解,那也无碍这种练习的成功。
其实,这就是要我们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这时候的大脑是一天中最原始和纯粹的时刻,没有被塞入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充分地利用无意识来写作。我在想,那些写小说的作家们早起写作的原因,是不是除了清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之外,也有这个因素存在,无意识在这时候会异常活跃,有助于他们写下各种奇思妙想。
今早,我试着做了这个练习,那是一种神奇的感觉,迷迷糊糊之间错乱复杂地敲打着字,文字全然地跟着思绪在流动,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加工处理。写着写着,竟然有三百多个字连续被输出,没有丝毫中断,就像流水一直欢快流动一般。
等我意识清醒,回过头再看时,惊叹我的乱码思维,记录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梦境。这一两年,我做梦有些频繁,模模糊糊记不清,只是能感受到梦里的情绪,是开心还是难过抑或其他。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做梦,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梦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这个问题一直也困扰着我。我在想,要是按此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梦,是不是也许会发现一些规律,找到答案。
也许有一天,答案没找到,倒是多了一个梦境记录本了,把自己放进另一个世界了。
第二个建议:预先安排时间写作,是让一个人习惯写作状态。
方法就是:你穿好衣服之后独自稍坐了一会儿,想想这一天要做的事。通常你会相当准确地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可能做什么;至少你可以想到几个你可以自由支配的大致的时间段。这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十五分钟就够了。
当你决定了那个时间段写作,你就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在选定的时间开始写作,不要找任何借口影响写作。如果你必须写,你就能写。
其实,这就是要我们开始学着重视写作这件事,学着习惯写作状态。人的惰性是超过了我们自身的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极其自律,大多数人都无法克制自己的随性和懒散,所以需要制度来约束我们。当我们形成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那潜意识里便会加深对这件事情的记忆,从而降低了遗忘的概率,增加了实现的可能性。
从我开始写第一篇文章起,便做了一个决定:一周一记。其实,有时候码字也是个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当心中无字,没有思路时,那感觉真是万分抓狂。一路走来,有过断更,有过放弃,但大体上还是遵循着最初的时间约定。因为这个时间承诺的存在,我才没放任自我,懒散处之,说到底我清楚自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需要外在约束和制度干涉。
写着写着,自己的思路也慢慢打开了,不再那么局限,很多想法在写作的时候总是会很自然地冒出来,就像我一直说的无意识流码字。这是一个缓慢自我驯服的过程,从被动化为主动,从抗拒到接受,从心中无字到文思泉涌,我可以感觉到写作状态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了额外收益,工作中与文字叙述和表达相关的事情,写报告和项目说明等等,我都很乐意着手,愿意花时间研究和推敲。
如果你坚定不懈地、坚定不移地拒绝误导,你必然会有所收获。无意识会突然屈服,开始让流畅写作。
这是两个奇怪和专横的练习,可对于那些想开始写作但又害怕坚持不下去的人而言,确是一种好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测试,看你对写作的抗拒与写作的愿望孰高孰低。
如果有一天你能随心所欲的写出流畅的文字,那你也就迈出了写作的第一道坎。
我们对创作的开始想的过于复杂,而对持之以恒想得过于轻松。写作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愿意写,随便写什么都可以,那都是你的表达,你独一无二的思想,难就难在我们很难坚持下去,持续性输出。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有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这本书重点是针对写小说的那类作家,他们需要奇特的想法和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长篇故事的构建。我特别佩服那些可以写出上百万字的小说家们,故事的构思和情节的塑造、人物的刻画等等,那真是超乎常人的思维和敏锐的心。
而我,从没思考过小说这件事,只是随性地写写生活,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无意识地码字,有意识地加工,将两者合为一体,相辅相成,这是以后要学习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