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制作是我的一大喜好。
网图我记得在我10岁左右,家里包饺子,我在妈妈身边,一边学一边包。
妈妈说我包的饺子很好看,只是饺子边捏得不紧,下了锅会破皮掉馅就不好吃了,于是我便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捏,结果饺子边捏得宽宽的,导致谁也不想吃那宽宽的“裙摆”。
我因为不吃这个“裙边”没少吃妈妈的“筷子棍。
因此,很快我也掌握了包饺子的技能,会和面、会制馅,农村的饺子馅多的是蔬菜,只有少量的五花肥肉丁,春天的韭菜、荠菜,夏天的豆角、南瓜;秋天的葫芦、河藕;冬天的白菜、菠菜……
记得11岁的我一个人擀面皮同时够四个人包饺子,我不仅擀得快,而且还擀得好,面剂子也是我摘的,擀出的面皮不大不小,厚薄适中。擀面有一个要点,面皮上面边缘不能粘有太多的面粉,不然饺子皮很难捏黏合。
这以后,家里包饺子擀面皮就是我的活了。
这以后,我还学会了发面。
每年春节,我们苏北地区历史有蒸馒头的习俗。
哥嫂们都回老家过年来了,家里十几口人,爸妈让我发100斤面。
现在想想真是奇怪,似乎平常的节俭就是为了过年如此的毫横,平常逢年过节或者十天半月也吃不了一顿肉,却在过年前一个月就把一个整块猪屁股用绳索悬挂在桁条上,我们每天在悬挂的猪肉下面进进出出,数着日子盼望着过年的到来。
这个猪后座一直悬挂到农历二十六,开始卸下剥皮切块,炸肉圆、弄馒头馅。
弄馒头和面是第一道程序,爸爸说我是小牛犊子有劲,嗨!他已经把我当成了儿子养活,谁让我被他们小牛犊子使唤呢?农村的挑水、打药水、施肥、除草、挖地、收割、脱粒、堆柴堆……我无所不能,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过年发100斤面那是不在话下,天不亮起床,脱掉小棉袄,用40度左右的温水发面快,每20斤面发和一个大面团,等5个面团发好时已经浑身大汗了,妈妈则在边上用干毛巾替我擦脸上的汗水。
等100斤面发好后,早饭后开始发的面就已经涨满了整个篾筐,然后就是全家齐动手,开始包馒头了。
这个蒸馒头的烟火气十足的这个温馨幸福的场景,现在经常出现在我的睡梦里。
婚后的我面食水平又长进了不少,学会了炸油条、黏雪果子、大脚涨面饺子、油端子、开口笑、长寿面条、花色馒头、锅贴……
命以食为天,无论生活怎么样,生活还的继续,
我喜欢面食制作,如果感到抑郁愁闷不爽时,看看书外再做做面食,唯独美味不可辜负,何况是自己亲手制作,是享受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喜欢面食的儿子更是欢呼雀跃。
生活其实就是活的一种方式,一种心情,当你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情绪就多了一份淡定,生活就多了一些色彩。
我喜欢的面食制作其实就是我的一份减压方式,如此实惠,也是如此美好。
文:红樱
图: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