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之六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之六

作者: 木语杉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7-22 11:02 被阅读0次
我们自下而上依次看,首先是三个尖顶拱门,然后是一排边缘呈花边状、刻着花纹图案的二十八位先王神龛。其上是位于正中的硕大无朋的玫瑰花饰圆形窗,有两个侧窗伴其左右,俨然正、副执事守在神甫两旁。在往上高大而又修长,带有三瓣叶状花饰的拱廊,它那厚重的顶盘由一根根精美小巧的圆柱托举。最高处是两座筑有石檐、犹如孤峰绝岸般耸立的黑黑的钟楼。这五个层次层层气势恢宏,它们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合为整体,蔚为大观。无以胜数的塑像、雕刻和镂花附丽于整体之上,繁密而不杂乱,使教堂的正面愈显肃穆和壮观。可以说这是一部交响乐;是个人和民族的鸿篇巨制,既独一无二又包罗万象,堪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的姐妹篇;它是由一个时代所有力量凝结而成的辉煌成果,经过神工鬼斧点化的每块石头都展现着天才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总之,这是人类的创造,既像神的造化那样丰富,那样强大,又仿佛囊括了神造之物的双重性;美不胜收,万劫不朽。

作者用了一章节介绍圣母院的建筑特色及他对所见的圣母院所思所想。包括对艺术、宗教、科学等多方面的思考阐述。

是时间抹去了门前的台阶,老城的地面一直在时间的长河中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上升,巴黎街面涨潮般吞没了使教堂愈显气派的十一级台阶。然而,时间或许已经加倍偿还了它对教堂造成的缺憾,是它给教堂蒙上了数百年光阴凝成的灰暗色彩,使它闪现出历经沧桑的古老之美。

作者用这一小段描述了圣母院前十一级台阶消失的原因,一个“抹”字,看起来简单明了,却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内涵。是“数百年的光阴”。时间对人类总是充满了神秘感和哲理性,它会让许多事物消失,却又会让一些事物经时光打磨成经典而熠熠生辉。

终上所述,这是哥特式建筑面目全非的因素分为三种,皱纹和剥蚀这些皮肉之伤是时间所为。粗暴的毁坏和践踏导致的扭伤和骨折是路德和米拉博的革命的杰作。而砍杀和截肢,颠三倒四和东拼西凑则是奉行维特鲁夫和维廖勒日旨趣的教授们采用希腊、罗马风格和野蛮方式创下的业绩。
这座集巴黎众古老教堂之大成的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奇特的混合体:头是此一教堂的,四肢是彼一教堂的,臀部则是另一教堂的,总之兼备所有教堂的特点。
我们还得重复一遍,此类混合建筑对艺术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仍然具有魅力。他们让人感到建筑是门多么原始的艺术(正如巨人时代的遗迹,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巨塔所展示的那样),感到最为壮观的建筑多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将其称之为天才的创造,倒不如说他们是人民劳动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数个世纪的积累、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的积淀,总而言之,他们就像地质学上的层系,每个时代的潮流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每个种族都为增加建筑物的层次做出了贡献,每个人都为之添上了一砖一瓦。海狸是这样,蜜蜂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巴比塔这一建筑艺术的伟大象征,就是一个蜂房。

读了整个章节,我有了些自己的猜想,我猜想作者对这一章节的写作,一定不是一气呵成完成的,因为这一章节涉猎的知识需要丰富的储蓄和极为细致的观察。作者需要去回忆他所见到的圣母院建筑里的有特点的细节和其间的细枝末节,同时作者还需要把对建筑学、艺术学知识的对比应用到文字中,还把自己的观点毫无违和的嵌入其中。我仿佛看到作者时而疾书、时而冥思、时而踱步、时而查阅的模样。

此时,我不仅为圣母院的建筑特色折服,也为作者的文字折服。文字的力量真是直击人心。

作者说“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起火,火灾原因是钟楼的部分电路系统故障,大火导致标志性尖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整座建筑损毁严重,圣母院主体结构保存完好。2021年3月5日,巴黎圣母院完成重修准备,修复工作正式开始。

对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是否还是可以引用这一章节的一个段落

于是尚未竣工的教堂便会心平气和的任由别人按照业已改变的艺术手法接着建造下去。新艺术一旦遇上此类建筑就会抓住它,嵌入其间,与之共存,一有可能便别出心裁的发展它,使它大功告成。此类建筑遵循一条顺其自然、稍安勿躁的原则,有条不紊、不费力气、没有阻力的得以圆满竣工。

“那丝巨大的建筑一如崇山峻岭,也是数百年光阴的杰作。”

我们需要去仰望它的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之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jm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