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应朝铁厂人物记每周500字
应朝铁厂人物记16── 王兴旺

应朝铁厂人物记16── 王兴旺

作者: 刘爱国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20:46 被阅读143次

这是一个没有文化却满腹都是丰富的炼铁经纶的老人。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去总结和概括:白煤炼铁,相伴一生。

一九五一年,十九岁的他就跟着师傅学炼铁,在传统作坊式的炼铁生产过程中,他拉过风箱,砌过方炉,捏过小坩埚。他会用传统的土法炼铁。能干的小伙还当上了炉头。一九五八年国家大闹钢铁,逢上了让他大显身手的好时代。他所在的安阳铁业合作社转成了地方国营应朝钢铁厂,这一生他以此为豪。

这个肯吃苦又肯钻研的小伙子,面对高大的炉型,认真请教从外地到来的专家,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经过一次次的反复试验,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在职工们的努力下,高炉流出了火红的铁水,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高炉的产量远远大于小坩埚的产量。这是新的突破,是大的飞跃。也就是这一年中央黑色冶金部为应朝钢铁厂颁发了一面锦旗,赞扬他们“破古今中外之陈规白煤炼出灰生铁”。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往事老人记忆犹新,还经常向年轻人述说。

王兴旺虽不认字,还曾经统管过五张高炉,担起了应朝铁厂的半个家当。这辈子他做过最大的“官职”就是炉长,年轻时干的是炉头,后来干的是炉长,这个炉长是不脱产的,一直干到了退休。这是个硬汉子,有股说一不二的犟劲。不论是谁,只要工作干不到位,他会发火,会骂娘,还会做出个样子来。你看他堵风口的动作,堪称一绝。炉工们虽怕他,但都敬重他。

一次高炉的鱼口坏了,依照技术科设计的图纸安装后马上又被吃掉了。就这样前后折腾了七天,还是不能用。兴旺要改变图纸,可技术员不让。这下他发火了,撂挑子不干了。这事被总厂李志芳书记知道后,亲自给他说好话,要他重返炉上。他说,要我重干,必须改图纸。技术员妥协了。经改动后安装的鱼口一下子连用了四十天。

王兴旺是公认的劳模。一次为表彰他给他照相,他犟的就是不让拍。还是李书记下了命令,才办妥了此事。

如今八十三岁的他,除了耳朵有点背,精神还是蛮好的。

2015.10.25.            凤城        北安阳

相关文章

  • 应朝铁厂人物记16── 王兴旺

    这是一个没有文化却满腹都是丰富的炼铁经纶的老人。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去总结和概括:白煤炼铁,相伴一生。 一九五一年...

  • 应朝铁厂人物记25 ── 王仓库

    他曾经是修建铁路大军的一员,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招工到应朝铁厂,这位吃过苦的小伙子荣幸的成了五号炉的炉前工。炼铁...

  • 应朝铁厂人物记19 ── 王保瑞

    这是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人。 一九七六年入厂,在一号炉上料,半年后调支农车间。当时厂里为迎合“抓纲治国”大干快上的形...

  • 应朝铁厂人物记34 ── 王宽胜

    一九七七年入厂,在冶炼车间粉碎工段上班,粉碎工一干三年。 高中毕业后,他曾在村里学过木匠,因有这个专长,后来被分到...

  • 应朝铁厂人物记 62 ── 黄家驹

    一九七二年他从长子县农村的“插队”点上招工入厂。 他最初是分在翻砂车间的,跟着师傅们学做“u”型生铁管。这是体力活...

  • 应朝铁厂人物记 44 ── 杨玉梅

    一九七0年九月进厂,在料台上上班。一年后调化验室,一干八年。一九七八年调机电工段,一九八0年调工会,为图书管理员 ...

  • 应朝铁厂人物记 56 ── 上官建国

    上官建国 1982年4月份,他是以接班工的身份进入了尹家沟翻砂厂的。这是一个不多说话、不喜欢在人前表现却肯默默做事...

  • 应朝铁厂人物记 57── 袁大海

    袁大海 一九六九年参加工作,在阳城皮革厂当工人。 当年全县搞大会战,在县里的统一部署下,各行各业支援应朝铁厂。袁大...

  • 应朝铁厂人物记 59 ── 孙友善

    孙友善 那年十四岁的孙友善,还在读初中,却被县人民剧团的老师选中,荣幸地跨进了剧团。他学习的专业是拉二胡,第二年起...

  • 应朝铁厂人物记60――张立明

    前言 本县著名摄影记者刘爱国老师,年轻时曾在应朝钢铁厂宣传部、办...

网友评论

  • 王_1281:刘老师,你好!看到你的文章,我很感动,我是王兴旺的儿子,谢谢你。你有胸怀,有情谊,有才情,点点文句画面,滋润着和文字相关的人。爱你,爱父亲,爱应朝铁厂。
    刘爱国: @王_1281 你好。你能看到这篇文章我很高兴。王师傅是我非常敬重的老人,我们应该记住他。

本文标题:应朝铁厂人物记16── 王兴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liattx.html